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六》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六》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

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

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

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六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仲醇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高度赞赏。

首联“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回忆起与陈仲醇初次相识的情景,如同在竹林中策马而行,虽然各自的人生轨迹有所变化,但彼此的友情并未因此而改变。这里运用了“筱骖”这一典故,以竹林中的马匹比喻友情的纯洁与坚韧。

颔联“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通过引用阮籍的典故,表达了对陈仲醇家境贫寒却依然骄傲自持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含对自己家族历史的谦逊态度,以“狐书史”自嘲,表示对陈仲醇的才华和品德的敬仰。

颈联“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进一步赞美陈仲醇的风度和才华,称他与自己一样,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友谊。这里的“仲二”可能是指陈仲醇的别名或字号,“朋三”则表达了对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

尾联“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高度赞扬陈仲醇的文采和才华,说他的笔力足以支撑重担,即使在生活清贫之时也不减其志气。这不仅是对陈仲醇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仲醇个人品质、才华以及两人深厚友谊的描绘,展现了董其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才华的由衷欣赏。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玉阶怨

秋晚步玉阶,后宫已无暑。

捲帘看双星,含情独不语。

(0)

秋思四首·其二

十年身世各如萍,异国光阴老客情。

鸿雁不堪愁里听,清霜先向鬓边生。

陈琳草奏才还在,宋玉含凄梦亦惊。

早晚粗酬身事了,五湖烟景有谁争。

(0)

客怀三首·其三

百感中来不自由,乡关迢递古交州。

十年客路惊华发,万里风烟接素秋。

三楚故人皆是梦,百壶芳醑岂消忧。

尘缨未濯今如此,回首更惭江上鸥。

(0)

谒岳王墓

阃外专征岂不知,精忠心事竟难移。

担全天地君臣义,不计吾家父子危。

王冢有碑镌大节,宋陵无主酹芳卮。

拈香再拜祠前像,尚想中原报捷时。

(0)

和李正夫对月遣怀韵

天上银蟾几缺圆,人间离合亦同然。

狂歌自叹乾坤窄,醉倒不知衾枕偏。

何用功名钟鼎上,但教欢乐酒樽前。

禁城咫尺人如玉,赋到蒹葭第几篇。

(0)

送徐子明之官南京刑部

玉街春霭晓苍苍,剑佩承恩出建章。

贾谊无劳怀汉室,子云今已赋长杨。

白云官署多秋色,折柳空亭半夕阳。

此去会须专美绩,肯容六月重飞霜。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