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其一》
《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江北传烽火,胡儿大入边。

已闻隳列障,不但扰屯田。

借箸思人杰,摧锋属少年。

偷安惭暇食,万灶起愁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危机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之情。

首句“江北传烽火”,烽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手段,这里象征着边境的警报,暗示着战争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接着,“胡儿大入边”点明了敌人的入侵,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紧张局势。

“已闻隳列障,不但扰屯田。”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了战争的影响,不仅破坏了边境的防御工事,还扰乱了屯田活动,意味着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民生受到威胁。

“借箸思人杰,摧锋属少年。”“借箸”源自《史记》,比喻借他人之谋略解决问题。这里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杰出人才能出谋划策,解决边疆危机。同时,“摧锋属少年”则赞扬了年轻将领的勇敢和担当,他们在前线冲锋陷阵,保卫国家。

“偷安惭暇食,万灶起愁烟。”“偷安”指在危机中寻求暂时的安宁,但作者对此表示惭愧,因为这种安逸是在战争阴影下的虚假和平。“万灶起愁烟”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无数士兵和百姓的生活因战争而充满愁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境危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英勇将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苦难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乌夜啼·其三送春

绣阁和烟飞絮,粉墙映日吹红。

花花柳柳成阴处,休恨五更风。

絮点铺排绿水,红香收拾黄蜂。

留春尽道能留得,长在酒杯中。

(0)

黎墨

少休大夫封,应梦上公禄。

向来岩壑姿,高节媲青竹。

低徊文绣地,自谓迁进速。

迩者为客卿,翰苑文史足。

炎炎虽可鄙,炳炳有足录。

一朝污浊流,钱券满吾蜀。

童山要进取,万石压车轴。

通侯宠富民,都尉侈搜粟。

虽蒙须臾荣,不盖平生辱。

社栎乃天全,不及不才木。

春秋戒求名,吾诗纪山麓。

(0)

送牟尧文

别久无辞道路难,敝裘依旧据征鞍。

五湖我已遭风逆,三径君能犯雪寒。

下榻莫嫌烹瓠叶,倚门正及颂椒盘。

一杯少味仍相送,折得梅花带笑看。

(0)

送处道

上马挑书束破裘,宦情薄处不宜秋。

二年拄笏山虽好,十舍浣花江合流。

此处移文寻旧社,尚因奇字忆方舟。

西川傥有东来雁,莫道曾无截镫留。

(0)

题九江徐使君眄柯亭

庭植何夭矫,苍皮馀雨溜。

本非寻常材,岁月方成就。

伟此萧散姿,眄睐揖孤秀。

慕陶筑斯亭,千载可同臭。

引杖步嘉荫,携书席永昼。

舒啸一徜徉,清风满怀袖。

更想五老峰,杰卓立癯瘦。

何因借羽翮,接踵宾裾后。

(0)

朝中措·其一夜坐有感

晦庵四至似天宽。生计有心田。

闲弄炉薰茗碗,困寻纸帐蒲团。

商山橘隐,须弥芥纳,容与湖天。

谁笑先生贫窭,东篱无数金钱。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