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祥惟谷日,脩礿考禋宗。
太室冠裳肃,王春烟霭浓。
格思闻謦欬,铿若奏笙钟。
受福吾何敢,穹冥仰圣踪。
卜祥惟谷日,脩礿考禋宗。
太室冠裳肃,王春烟霭浓。
格思闻謦欬,铿若奏笙钟。
受福吾何敢,穹冥仰圣踪。
这首诗描绘了在孟春时节,皇帝在太庙进行祭祀活动的情景。开篇“卜祥惟谷日”,以占卜之法选择吉日,预示着对丰收的祈愿与期待。接着“脩礿考禋宗”点明了祭祀的庄严与隆重,通过“太室冠裳肃”描绘了祭祀现场的庄重氛围,众人穿戴整齐,恭敬肃穆。“王春烟霭浓”则以春日的烟雾缭绕,烘托出祭祀的神圣与神秘。
“格思闻謦欬,铿若奏笙钟”两句,运用拟声词“謦欬”和“笙钟”的声音,生动地表现了祭祀仪式中庄严而和谐的音乐与仪式感,仿佛能听到先祖的教诲与祝福。最后,“受福吾何敢,穹冥仰圣踪”表达了对上天恩赐的谦卑态度以及对先祖圣德的敬仰之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敬与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祭祀礼仪的庄重与神圣,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伦理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祖先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