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陌秋高,小窗风冷,篱边点缀轻黄。
试下阶摘取,襟袖皆香。
不是等闲桃李,趁芳菲、爱踏春阳。
试看我、亭亭瘦影,尽耐严霜。商量。
欲拌一醉,借色染云笺,香沁诗肠。
况谢庭觞咏,莫问柴桑。
更少些儿俗韵,云髻畔、插满何妨。
还乞取,花心花实,归献高堂。
广陌秋高,小窗风冷,篱边点缀轻黄。
试下阶摘取,襟袖皆香。
不是等闲桃李,趁芳菲、爱踏春阳。
试看我、亭亭瘦影,尽耐严霜。商量。
欲拌一醉,借色染云笺,香沁诗肠。
况谢庭觞咏,莫问柴桑。
更少些儿俗韵,云髻畔、插满何妨。
还乞取,花心花实,归献高堂。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咏菊》由清代诗人陈蕴莲所作,以菊花为题,描绘了秋日里菊花盛开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开篇“广陌秋高,小窗风冷,篱边点缀轻黄”,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篱笆旁菊花轻黄点缀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试下阶摘取,襟袖皆香”一句,通过诗人亲自采摘菊花的动作,展现了菊花的香气四溢,让人感受到菊花的独特魅力。
“不是等闲桃李,趁芳菲、爱踏春阳”对比桃李的短暂繁华,菊花却能在严霜中傲然挺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进一步通过“试看我、亭亭瘦影,尽耐严霜”来赞颂菊花的高洁品质和不畏严寒的特性。
“商量。欲拌一醉,借色染云笺,香沁诗肠”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菊花的色彩和香气激发创作灵感,将这份美好融入诗歌中的愿望。接下来“况谢庭觞咏,莫问柴桑”引用古代文人雅士赏菊饮酒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菊花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最后,“更少些儿俗韵,云髻畔、插满何妨。还乞取,花心花实,归献高堂”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菊花的美丽与香气带回家中,不仅装饰自己的生活,更是为了表达对长辈的敬意与孝心。
整首词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不仅展现了菊花的自然美,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