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谁此试青萍,很石中分剑气精。
光焰未消刘项起,始知不杀是神兵。
昔年谁此试青萍,很石中分剑气精。
光焰未消刘项起,始知不杀是神兵。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哲学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洞察。"昔年谁此试青萍,很石中分剑气精",开篇以“青萍”这一古代宝剑的传说,引出对于历史中使用武器的思考,暗示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往往以武力来争夺天下。"光焰未消刘项起,始知不杀是神兵",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目光转向了刘邦与项羽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决,指出真正的“神兵”并非暴力与杀戮,而是智慧与和平的力量。全诗在历史的背景下,探讨了权力、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正确的道路。
长清六月才禾黍,大家小家愁无雨。
草根挑尽木如冬,又见探雏啖野鼠。
沙中稚子哭欲绝,阿爷卧路不能语。
三年长饿一息在,那复余情念儿女。
破屋一叟捣榆皮,我问捣之欲何为?
土性多沉糠性浮,榆末和之可为糜。
极知强活能几时,暂于肠胃勉撑持。
妻子填壑老我存,死者长乐生者饥。
恸哭无声但有泪,瘦骨令人摧肝脾。
道旁一庙有神坐,黄金为身受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