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桃开尽麦初秋,十日南风柘叶稠。
水暖池塘飞乳鸭,雨深篱落长牵牛。
似闻弄玉催团扇,谁见凝妆上翠楼。
便儗开樽歌此曲,只应春酒解消愁。
野桃开尽麦初秋,十日南风柘叶稠。
水暖池塘飞乳鸭,雨深篱落长牵牛。
似闻弄玉催团扇,谁见凝妆上翠楼。
便儗开樽歌此曲,只应春酒解消愁。
这首《送春》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时节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与留恋。
首联“野桃开尽麦初秋,十日南风柘叶稠”以自然景象起笔,野桃已凋谢,麦田初显秋意,十日南风使得柘树叶片更加茂密,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示着春天的逐渐远去。
颔联“水暖池塘飞乳鸭,雨深篱落长牵牛”进一步描绘了池塘中乳鸭戏水的温馨场景和篱笆边牵牛花在雨中生长的生机勃勃,通过这些充满生命力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颈联“似闻弄玉催团扇,谁见凝妆上翠楼”运用典故,借弄玉的故事来表达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与感伤,同时又以凝妆上翠楼的形象,展现出女子对春光流逝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尾联“便儗开樽歌此曲,只应春酒解消愁”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饮酒歌唱的方式来排遣心中的愁绪,但似乎只有春酒才能真正化解这份因春天逝去而生的忧愁。
整体而言,《送春》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