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羌人笛,多因惊马吹。
声从秋戍起,泪向夕阳垂。
黑水连沙暗,黄榆似草衰。
征鸿过渭北,书报翠楼谁。
三孔羌人笛,多因惊马吹。
声从秋戍起,泪向夕阳垂。
黑水连沙暗,黄榆似草衰。
征鸿过渭北,书报翠楼谁。
这首诗《闻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笛声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苍凉与思乡之情。
首联“三孔羌人笛,多因惊马吹”,开篇即以羌笛之声引入,点明笛声的来源与特点,暗示了边塞之地的辽阔与荒凉。羌笛,因其独特的音色和历史背景,常被用来表达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颔联“声从秋戍起,泪向夕阳垂”,进一步深化了笛声所承载的情感。笛声在秋日的边防哨所响起,仿佛是自然界的回响,又像是士兵们内心情感的流露。夕阳西下之时,泪水随着笛声缓缓落下,既是对战争残酷的哀叹,也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颈联“黑水连沙暗,黄榆似草衰”,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黑水与连绵的沙地交织在一起,显得一片昏暗,而黄榆树则如同枯草一般,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样的景象不仅映射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凋零。
尾联“征鸿过渭北,书报翠楼谁”,将视角转向远方,以征鸿(候鸟)的迁徙比喻战乱中人们的离散与漂泊。渭北之地,或许寄托着诗人对和平与团聚的向往。然而,在这动荡的时代,又有谁能接收到远方亲人寄来的书信,传达彼此的关切与思念呢?这一问,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亲情、友情难以维系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笛声、边塞景象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
汉家蒲车邀客星,严公高举鸿冥冥。
故人作帝且不屈,肯复俯首趋群卿。
姚江知是公卿聚,乡人尚敬陈山墓。
宁须封鬣卧麒麟,古陇荒凉名自著。
徐侯健令聊弦歌,草鞠犴圄庭张罗。
作堂县圃得面势,正见列岫青峨峨。
堂名不为游观设,标榜严公仰前哲。
令方冰檗事清修,日企陈山思砥节。
世人慕贵不足论,下马泣拜汾阳坟。
令今但望钓翁冢,好尚与俗真莸薰。
往闻范公当守睦,严濑奉祠初结屋。
至今压水抗轩楹,高椓檐牙映乔木。
此堂徐侯能始基,后来继者知为谁。
垩丹他日傥漫漶,补理勿废兹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