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笛》
《闻笛》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三孔羌人笛,多因惊马吹。

声从秋戍起,泪向夕阳垂。

黑水连沙暗,黄榆似草衰。

征鸿过渭北,书报翠楼谁。

(0)
鉴赏

这首诗《闻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笛声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苍凉与思乡之情。

首联“三孔羌人笛,多因惊马吹”,开篇即以羌笛之声引入,点明笛声的来源与特点,暗示了边塞之地的辽阔与荒凉。羌笛,因其独特的音色和历史背景,常被用来表达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颔联“声从秋戍起,泪向夕阳垂”,进一步深化了笛声所承载的情感。笛声在秋日的边防哨所响起,仿佛是自然界的回响,又像是士兵们内心情感的流露。夕阳西下之时,泪水随着笛声缓缓落下,既是对战争残酷的哀叹,也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颈联“黑水连沙暗,黄榆似草衰”,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黑水与连绵的沙地交织在一起,显得一片昏暗,而黄榆树则如同枯草一般,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样的景象不仅映射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凋零。

尾联“征鸿过渭北,书报翠楼谁”,将视角转向远方,以征鸿(候鸟)的迁徙比喻战乱中人们的离散与漂泊。渭北之地,或许寄托着诗人对和平与团聚的向往。然而,在这动荡的时代,又有谁能接收到远方亲人寄来的书信,传达彼此的关切与思念呢?这一问,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亲情、友情难以维系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笛声、边塞景象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寄贾一节

无奈穷冬易感伤,况添离别助凄凉。

五更月残频成梦,十里青山几断肠。

短棹未乘晨雪去,尺书聊遣暮鸿将。

少年勉力亲灯火,要使家声继洛阳。

(0)

和题水口草市

饭裹绿荷朝趁市,香浮青瓮晚登楼。

凭谁写入鹅溪绢,一簇人烟古渡头。

(0)

范干招兄显道

片帆落处是三山,绝景尘居了不关。

梦草池塘如有得,对床风雨亦非艰。

骑鲸渡海风生腋,挥麈谈玄笑满颜。

从此清名追二陆,锦囊赓和不容閒。

(0)

寄题馀姚严公堂

汉家蒲车邀客星,严公高举鸿冥冥。

故人作帝且不屈,肯复俯首趋群卿。

姚江知是公卿聚,乡人尚敬陈山墓。

宁须封鬣卧麒麟,古陇荒凉名自著。

徐侯健令聊弦歌,草鞠犴圄庭张罗。

作堂县圃得面势,正见列岫青峨峨。

堂名不为游观设,标榜严公仰前哲。

令方冰檗事清修,日企陈山思砥节。

世人慕贵不足论,下马泣拜汾阳坟。

令今但望钓翁冢,好尚与俗真莸薰。

往闻范公当守睦,严濑奉祠初结屋。

至今压水抗轩楹,高椓檐牙映乔木。

此堂徐侯能始基,后来继者知为谁。

垩丹他日傥漫漶,补理勿废兹良规。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三一

人天眼目,渥洼真产。踏杀天下人,今古何曾间。

马师不曾过去,衲僧自生隔远。

不隔远,蜀旱不旱,蜀有彭汉。

(0)

述怀寄仲宝

鸡窗俛默谢尘嚣,炙手权门懒折腰。

节操刚持忠孝砺,胸襟常以古今浇。

萧条陋巷閒三径,牢落生涯寄一瓢。

何日高轩能我过,竹林清集共逍遥。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