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个老翁,从来多指注。
不是不知归,忘却来时路。
五祖个老翁,从来多指注。
不是不知归,忘却来时路。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昙密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禅意。"五祖个老翁",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长的禅师,可能指的是禅宗五祖之一,如弘忍大师。"从来多指注",暗示这位老翁在禅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指点,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他的话语和行为常常被后人解读和关注。
"不是不知归",表面上看是在说这位老翁并非不理解回归本心的重要性,实际上暗含了对迷失于世俗或禅修追求中的众生的关怀。"忘却来时路",则进一步揭示了禅修的真谛——忘记过去的执着和杂念,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寓言般地传达了禅宗关于放下执念、回归自性的核心教义,体现了禅宗修行的智慧和哲理。
草满池塘。正年时执手,惜别时光。
画桥文杏细,烟渚柳丝长。蜂欲乱,蝶初狂。
都为早春忙。奈寸心、缠绵往事,无限思量。
天涯云树茫茫。漫登山临水,立尽斜阳。
雏莺空自啭,别燕不成双。凝望处、九回肠。
但梦到东墙。只索要、寻花归去,同醉高唐。
莺声喧古榭。良宵坐我,通明帘下。
十八女郎,须用大苏描写。
莫被柳家恶句,把腻粉、涂污春社。
刚一罅,洞箫歇处,浓香来也。
肯道梦雨无情,便酿就悲欢,杂些真假。
乍远屏风,欲团好花轻打。
筵外貔貅尽散,兰膏焰、尚融霜瓦。
辞送者,空馀泪珠堕马。
神山正怨极。幻落秋篱簪未得。红艳亭亭似昔。
又倦亸舞鬟,娇留仙褶。轻鸿浅立。
证断钗寒圃重谪。惊秾丽,拂珊倚玉,奈此好颜色。
萧瑟。暮年词笔。试想像、琼葩径尺。西风催送过翼。
笛碎愁心,酒酹吟魄。耐霜霜更急。
展锦字残红泪湿。琼楼夜,霓裳重按,念我酒垆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