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寺既飞来,还须飞去否。
山水一以佳,福地自悠久。
无住无无住,空王默点首。
此寺既飞来,还须飞去否。
山水一以佳,福地自悠久。
无住无无住,空王默点首。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余镗所作,名为《望飞来寺》。余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飞来寺”的独特感悟与思考。
首先,“此寺既飞来,还须飞去否”,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发读者对寺庙命运的深思。寺之“飞来”与“飞去”,不仅在字面上描述了寺庙的地理位置,更隐喻了世间万物的无常与变化。诗人借由这一问,引导读者思考生命与存在的本质。
接着,“山水一以佳,福地自悠久”两句,赞美了飞来寺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与灵气。山水之美,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福地的“悠久”,则暗示了这里历史的深厚与文化的积淀,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
最后,“无住无无住,空王默点首”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与感悟。“无住无无住”出自佛教教义,意指一切法无常,无固定不变的状态。而“空王”则是对佛法的尊称,象征着智慧与真理。诗人通过“空王默点首”,传达出对佛法深邃智慧的敬畏与认同,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佛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宇宙万物无常变化的深刻体悟。余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生命、存在与智慧的画卷。
官居尽日閒,随意自消遣。
出门河水清,风定回长练。
烟林入画图,脱叶霜新绚。
景色为人妍,一岁知几变。
因思天地间,是处堪留恋。
指随襟袖寒,地气近淮甸。
归来吹青灯,峨冠看经传。
今人聊复尔,古人不可见。
初官金台边,日长颇閒暇。
细赓饮酒诗,喜无俗子驾。
云轻月缓梳,竹少花相亚。
官塘颇尘嚣,数间名传舍。
吾身聊自适,阅世如啖蔗。
春初汎舟回,晴溪山影射。
苍苔护鱼池,粉墙旁花架。
东风知人情,游丝从空下。
历览佳有馀,顷刻在所化。
杜门观我心,陶冶有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