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寒不到深山,岂有春来更会寒。
幸自趁晴行脚好,却嫌沙入破鞋间。
一冬寒不到深山,岂有春来更会寒。
幸自趁晴行脚好,却嫌沙入破鞋间。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首句“一冬寒不到深山”描绘出即便是严冬季节,深山之中也可能还未曾真正经历过寒冷,这里表现了山地气候特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感受。
接着,“岂有春来更会寒”,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怀疑的情绪,似乎在询问是否到了春天还会感到寒意。这里“春来”两字暗示着季节的转换,而“更会寒”则是对自然界不确定性的探讨。
第三句“幸自趁晴行脚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晴朗的日子里踏足大地,感到步履轻快、心情舒畅。这一句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捕捉,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却嫌沙入破鞋间”,这句话则是转折点,从前面的愉悦心境转向了一种不便与困扰。诗人在行走中感到不适,因为砂粒进入了破旧的鞋子之间。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旅途中的小烦恼,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体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他对周遭环境细腻入微的观察力。
风动糊窗,雨昏补壁,谁遣愁人宵坐。
展卷旋抛,兀自拥裘惟我。
围炭墼、懒拾馀香,拣茶饼、闲留微火。
最妨他、暖尽寒生,冻檐折竹梦难妥。
残灯孤照土炕,和闷哦诗罢,油花将坠。
细数僧钟,雪气晓天如锁。
念病夜、冷透衾窠,想晨妆、春融钗朵。
又辨色、趋直而来,出门车没堁。
露重衣单,波圆被冷,篷背秋声如许。
老圃幽容,绽出淡金无数。
偎病蝶、半榻疏烟,伴寒蝉、一帘微雨。
又和泥、担上江城,竹村黄雪蟹灯暮。
僧楼销尽酒思,闲坐柴煨品字,塔铃孤语。
明日西风,怕失青山眉妩。
愁听水、梦里搀来,爱买湖、画中偷取。
趁蘋花、摇到门前,认草堂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