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情重居内,世论轻守藩。
出处苟自得,重轻安足原。
昔常怪萧傅,耻乘太守幡。
颇独多严生,厌直金马门。
优游树风迹,宣布流上恩。
何负廷中臣,而贬千乘尊。
石侯古人风,自令薄夫敦。
平日不汲汲,左迁更轩轩。
轻舟趣行装,合符去天阍。
高卧可以治,簿书岂所烦。
我亦羁旅人,不堪市朝喧。
又无适时用,坐自悲素餐。
愿为江湖长,聊复育元元。
子若未北归,相过识吾言。
宦情重居内,世论轻守藩。
出处苟自得,重轻安足原。
昔常怪萧傅,耻乘太守幡。
颇独多严生,厌直金马门。
优游树风迹,宣布流上恩。
何负廷中臣,而贬千乘尊。
石侯古人风,自令薄夫敦。
平日不汲汲,左迁更轩轩。
轻舟趣行装,合符去天阍。
高卧可以治,簿书岂所烦。
我亦羁旅人,不堪市朝喧。
又无适时用,坐自悲素餐。
愿为江湖长,聊复育元元。
子若未北归,相过识吾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送石昌言知宿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石昌言即将赴任宿州知州的惜别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官场世态的深刻洞察。
首句“宦情重居内,世论轻守藩”点明了官场中对内官与外官的不同态度,内官地位受重视,而外官则被轻视。接着“出处苟自得,重轻安足原”表明了作者对于官职的重轻并不在意,关键在于个人是否能够自得其乐,追求内心的满足。
“昔常怪萧傅,耻乘太守幡。颇独多严生,厌直金马门。”这里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因官位而改变人格的官员的讽刺。萧傅和严生都是历史上以坚守节操著称的人物,而“太守幡”、“金马门”则象征着高官显位,作者借此表达对官场浮华的反感。
“优游树风迹,宣布流上恩。何负廷中臣,而贬千乘尊。”这一段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官场现象的思考,认为那些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人,并不一定比外放的官员更有价值或更值得尊敬,强调了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
“石侯古人风,自令薄夫敦。平日不汲汲,左迁更轩轩。”这是对石昌言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即使在升迁时也保持淡泊,而在被贬时却更加积极乐观,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最后,“轻舟趣行装,合符去天阍。高卧可以治,簿书岂所烦。”描述了石昌言即将启程赴任的情景,表达了对其从容应对官场变迁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希望石昌言能够在新的职位上施展才华,为百姓谋福利。
“我亦羁旅人,不堪市朝喧。又无适时用,坐自悲素餐。”诗人自述作为旅人的身份,对官场的喧嚣感到不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任用的遗憾。
“愿为江湖长,聊复育元元。子若未北归,相过识吾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期待,希望石昌言能够理解并认同他的想法。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也有对官场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
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
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
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