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
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
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
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
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远古时期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通过对蜀国初开、庐峰拟拾萤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兽皮裁褥暖"和"莲叶制衣馨"两句,展示了古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智慧,以及对原始生活状态的赞美。
诗中的"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则通过对水色和山色的描写,传达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这些景象在古人心中往往与哲学思考、情感寄托紧密相连,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或是对于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世事的无常做出的某种哲理反思。
最后两句"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则充满了神秘色彩,可能是在借助古代传说中的凤凰鸟来表达对友人行程的美好祝愿,或是暗示某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升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原始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集美学欣赏与哲理思考于一身的佳作。
映相皞下第,俗嫌良可嗤。
郊祁乃齐名,谁今笑天私。
寓言木假山,自诧三峰奇。
儿子出头地,簿冗父不辞。
中允何可嫌,天固珍一枝。
提刑异簿领,况复荆人师。
寝膳卑暑地,宁不蚤夜思。
主鬯式新荷,乞身诿何欺。
冥心寄遐托,立判埙与篪。
插羽当秋空,亸若长云垂。
朝发召公城,暮刷湘江湄。
老怀北斗边,猛起三命龟。
阅兆楚燉熄,上堂宁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