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曹溪礼大鉴禅师塔》
《曹溪礼大鉴禅师塔》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宝林天外指黄梅,花发菩提五叶开。

祖法云何便南去,新州元自具西来。

山间逐猎人终散,钵里降龙蜕已灰。

闻道此心无所住,愿随溪水日潆洄。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子升所作,题为《曹溪礼大鉴禅师塔》。诗中以对大鉴禅师的追思与景仰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宗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对禅悟境界的深刻理解。

首联“宝林天外指黄梅,花发菩提五叶开”以“宝林”象征禅师的道场,以“黄梅”暗喻禅宗的传承,描绘出禅师在远离尘嚣的宝林中,如同黄梅开花般地传授佛法,开启众生智慧之门的情景。

颔联“祖法云何便南去,新州元自具西来”运用了禅宗中的“祖法”概念,表达了禅师传承佛法,跨越地域界限,将东方的禅法传播到西方,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普适性。

颈联“山间逐猎人终散,钵里降龙蜕已灰”以山间追逐猎人的故事隐喻修行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最终都归于平静;而“钵里降龙蜕已灰”则象征着禅师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达到心灵的升华与解脱,如同龙蜕一般,从凡尘中解脱出来。

尾联“闻道此心无所住,愿随溪水日潆洄”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之情,认为禅师的心境达到了无住的状态,即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如同溪水般自由流动。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也能像溪水一样,每日都能有所感悟与成长,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禅宗典故的描绘,展现了对禅悟境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禅师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中立

渡辽车马日纷纷,袖手看人古未闻。

国是近来徒尔尔,妖言吾亦欲云云。

事前表饵非无计,局外雌雄尚未分。

闻道临边诸将语,太平援例论功勋。

(0)

九月十六日广雅尚书宅集即席赠别樊按察分得佳韵·其一

谢公座上酒如淮,更对云山日夕佳。

前辈起居关气数,永和人物外形骸。

文章丽雅孤飞凤,鼓吹清贫两部蛙。

怕听玲珑歧路唱,潮平日落是天涯。

(0)

谢竹溪诸子·其二

回头语儿辈,汝勿太憨痴。

不有诸君子,何堪卒岁时。

可怜饥冻久,未敢再三辞。

他日如成立,生生尸祝之。

(0)

频伽水村图

深闺未识诗人宅,昨夜分明梦水村。

却与图中浑不似,万梅花拥一柴门。

(0)

沁园春·其一哭云期用高青丘韵

不信斯人,逸气清姿,都安在哉。

痛虎头万里、竟虚骨相;龙文百斛,并落泉台。

今且茫茫,后尤寂寂,谁复知君绝世才。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书架初埃。戢身三尺荒苔。

便长伴、千年蒿与莱。叹我空到此,作驴鸣去;

人谁似者,望虎贲来。

已矣遗琴,凄然逝水,咽断冰丝未述哀。

知何日,把传编袁友,生面重开。

(0)

夜合花.用史梅溪韵

画里留仙,诗中倚玉,飘零丸髻王郎。

蔫红几点,莺儿衔去深藏。银叶篆,宝奁光。

隔烟波、十丈金塘。此时曾否,开帘待燕,摘蕊新妆。

朱阑曲曲回肠。空记轻酥枕晕,纤指橙香。

天生杜宇,如何化得鸳鸯。依小阁,望银墙。

为愁多、醉不成狂。月沈灯灺,书来梦去,多少猜量。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