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案盈庭势未休,灰心聊此作天游。
剪除榛莽成幽径,支架茅篁接古丘。
叶密风多能庇暑,云开山出更宜秋。
西园日涉从今始,谁信民官得自由。
堆案盈庭势未休,灰心聊此作天游。
剪除榛莽成幽径,支架茅篁接古丘。
叶密风多能庇暑,云开山出更宜秋。
西园日涉从今始,谁信民官得自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县圃中的一处小城环抱下,北面有邱阜(土丘)耸立,乔木蔽其上,隐约可见古战棚的景象。诗人在三月时节,找到了一条荒废的小径,攀援而上,登临眺望,发现这个地方视野开阔,可以作为建造亭子的理想地点,从而北望平野,决定增筑此地。
诗中“堆案盈庭势未休”表达了诗人工作繁忙,但心中却有所寄托,希望通过写作来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灰心聊此作天游"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词,虽然心情灰淡,却也只能通过文学创作来进行心灵的旅行。
接下来的“剪除榛莽成幽径”和“支架茅篁接古丘”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将原本荒芜之地变为可以登临赏景的地方。这一系列动作,体现出诗人的意志和创造力。
"叶密风多能庇暑,云开山出更宜秋"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通过树木浓密可以遮挡炎热,以及云层变化中显露出的山势,更适合秋日游赏。
最后,“西园日涉从今始,谁信民官得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怀疑。"民官"一词可能指代普通百姓或是官吏,而"得自由"则是在提问,是否有人能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现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王事信靡盬,饮冰安足辞。
胡为拥征传,乃至天南陲。
天南非我乡,留滞忽踰时。
还经羽人家,豁若云雾披。
何以宽吾怀,老庄有微词。
达士无不可,至人岂偏为。
客愁勿复道,为君吟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