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空雨过默龙声,泉漱虹飞石磴明。
涧水曲缘村外落,炊烟低傍树中生。
重来拨草寻诗径,不坐逢人问峡名。
记得千秋题句在,峰岩同忆桂林城。
潭空雨过默龙声,泉漱虹飞石磴明。
涧水曲缘村外落,炊烟低傍树中生。
重来拨草寻诗径,不坐逢人问峡名。
记得千秋题句在,峰岩同忆桂林城。
这首清代诗人龚鉽的《千秋峡坐风怀白香夫子》描绘了一幅雨后山峡的静美画面。首句“潭空雨过默龙声”,写雨后的潭水清澈,仿佛能听见龙的低吟,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次句“泉漱虹飞石磴明”则通过描绘泉水如漱玉般流动,彩虹映照在石阶上,增添了色彩和动态感。
“涧水曲缘村外落”描绘了山涧水曲折地流过村庄,暗示着山村的恬静与自然之美。“炊烟低傍树中生”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息,炊烟袅袅升起,缭绕于树间,显得格外和谐。
诗人“重来拨草寻诗径”表达了对旧游之地的怀念,再次踏入山林寻找曾经的诗意之路。“不坐逢人问峡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熟悉和欣赏,无需询问峡名,美景已铭记心中。
最后两句“记得千秋题句在,峰岩同忆桂林城”,诗人回忆起曾在千秋峡留下的诗句,那些美好的记忆与桂林城的景色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白香夫子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山水之间诗意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千秋峡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回忆,展现出清幽淡雅的诗情画意。
渔笛催愁,汀蘋摇梦,为君换谱哀玉。
鹅筦亲调,鹃魂曾拜,杼山挑尽黄独。
弁阳清啸,带苕霅、烟波纵目。
齐东野语,四水潜夫,故都乔木。
兴亡万感难平,吹动霞箫,怨歌重续。
琼苑余花,国香遗韵,旧怀新恨频触。
癸辛门巷,试倾想、风流顾曲。
宫裁商剪,幻满丝阑,倦红颦绿。
画省喧笳鼓。边风急,穷秋烟暝催暮。
蛮熏未洗,吴棉自检,薄寒珍护。
筝弦也识愁端,渐瑟瑟、偷换雁柱。
更送冷、败叶声乾,敲窗点点如雨。
琴心寄远难凭,孙源閒蜀,巴水连楚。
流波断锦,孤衾怨绮,梦抽离绪。
寒声已度关塞,任碎捣、繁砧急杵。
数丽谯、廿五秋更,乌啼向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