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南去近天涯,六士三陈昔此家。
水合牂江通涨海,山来桂岭接长沙。
祥光夜认司空剑,爽气秋迎博望槎。
拟欲朗吟亭上客,春风归看碧桃花。
苍梧南去近天涯,六士三陈昔此家。
水合牂江通涨海,山来桂岭接长沙。
祥光夜认司空剑,爽气秋迎博望槎。
拟欲朗吟亭上客,春风归看碧桃花。
这首明代诗人张以宁的《梧州即景》描绘了苍梧之地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首句“苍梧南去近天涯”展现了梧州地理位置的偏远,仿佛接近天边。次句“六士三陈昔此家”则暗示了梧州曾是古代英雄人物聚居之地,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水合牂江通涨海,山来桂岭接长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梧州的地理特点,牂江与桂岭相映成趣,连接着大海与长沙,显示出其水陆交通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的优越。
“祥光夜认司空剑,爽气秋迎博望槎”运用神话传说,将司空剑的祥光和博望槎的意象融入景色中,增添了神秘和浪漫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梧州风土人情的赞美。
最后,“拟欲朗吟亭上客,春风归看碧桃花”以诗人欲在春风吹拂的亭子上高声吟诵,期待春天归来时欣赏满眼的碧桃花,表达了诗人对梧州美景的热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梧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体现了诗人对梧州的深深喜爱和对其独特魅力的赞赏。
疏篱一抹斜阳暝,寒花褪红谁省。
病翅销香,残衣坠艳,禁得几番宵冷。呼茶强饮。
正绣被霜凄,华灯雨警。
话到南朝,画中金粉些儿影。
商声吹得梦懒,又断云流水,苍凉诗境。
绿剩苏畦,黄遗菊圃,帘外相思人静。
罗浮酒醒,记婪尾秋光,消除俄顷。
付与西风,药阑眠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