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
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太零丁。
露电光阴,转眼浮萍。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
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最堪惊。
泪结衷肠,双鬓星星。
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
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太零丁。
露电光阴,转眼浮萍。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
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最堪惊。
泪结衷肠,双鬓星星。
这首《高阳台》词,由清代词人许禧身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纷扰与挣扎。首句“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以自然景物的静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两句,通过仙云与微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两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束缚,难以摆脱。“太零丁。露电光阴,转眼浮萍”则以露水易干、光阴如流、浮萍随波逐流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几句,词人回忆起往昔温馨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则表达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无奈与孤独,似乎找不到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两句,通过深夜的寂静与破碎的声音,以及无法实现的梦境,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孤独与失落感。“最堪惊。泪结衷肠,双鬓星星”结尾,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泪眼朦胧中,两鬓已斑白。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曾将太乙推主客,不眠坐数莲花滴。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发无端为忧国。
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
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
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瀰漫不计尺。
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堤卫无遗迹。
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
不然帝复陆浑怨,特遣五龙施此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