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罗山入信阳再过金关道中作》
《自罗山入信阳再过金关道中作》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古风

阴林寂无风,鬼火自明灭。

山泉怨何事,耳声入呜咽。

青泥溅马腹,黄叶沾人发。

半夜渡前溪,昏昏水中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中的凄清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神秘,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阴林寂无风,鬼火自明灭”,以“阴林”点出环境的幽暗与静谧,而“鬼火”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暗示了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情感。这里的“鬼火”并非实指,而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投射,象征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思绪或情感在黑暗中闪烁。

接着,“山泉怨何事,耳声入呜咽”一句,将山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仿佛泉水也在诉说着什么,其声音如同呜咽,透露出一种哀怨的情绪。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共鸣。

“青泥溅马腹,黄叶沾人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进途中的景象。青泥与黄叶,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旅途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它们与人的身体接触,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最后,“半夜渡前溪,昏昏水中月”则将时间推进至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溪边渡水,此时的月光显得格外昏暗,似乎连月也失去了往日的明亮。这一场景不仅渲染了夜色的深沉与孤独,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旅途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哀愁与反思。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写照,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深邃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晓起

东风才到画楼西,翠迫纱窗影欲迷。

梦破海天红袖冷,绿杨枝上晓莺啼。

(0)

诸罗道中即事

圣朝德泽沛南东,纵目郊原茂对中。

圳水春生灌溉足,露华秋重土膏融。

扶桑色映曈昽日,络纬声随断续风。

自愧一官无报称,好书大有慰宸衷。

(0)

囚人哀

惨惨新竹城,悽悽苗栗路。

阴风四面来,颓云千里布。

警吏夜缚人,如狼驱走兔。

三五同一牢,百十同一捕。

骈颈就死期,悲情谁得诉。

亦有为鬼雄,一瞑绝不顾。

可叹瓜蔓抄,荆棘在跬步。

毙木作摽枝,生涯付草露。

贷死有轻条,犴门长禁锢。

仰首海东天,覆盆日为暮。

长此黑漆乡,黡然不求寤。

微尘一张眦,时时堪恐怖。

逝者良可哀,存者亦何慕。

海山有鲸鲵,京观封无数。

悲风散毅魂,何处五人墓。

(0)

苏长公赏心十六事

濯足休誇万里流,但能涤暑便相投。

直将无限炎威气,付与沧浪水面收。

(0)

问蝶·其二

栩栩欲何之,寻春得意时。

芳心浑是梦,物化漆园知。

(0)

甲戌九月廿一夜予方有秋兴适奎垣以诗见贶清话更阑叠次其韵感赋二律·其一

悲秋搔首不胜簪,万籁无声秋气沉。

世味尝来寒士淡,人情阅至老儒深。

半生事业羞双鬓,千古文章共寸心。

吾党风流云散后,几曾夜话到于今。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