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秀澄孤怀,趣途意先往。
理策遵回蹊,空林得樵响。
幽棕眷岑寂,矧兹秋日爽。
霜径稍曲盘,虚翠忽晃朗。
渐历纡峦深,未识回途广。
孤晖随趣浓,悬磴披烟上。
杳蔼接诸天,振衣发遐想。
王裴不可作,丘壑谁心赏?
何时饭名僧,松檐税尘鞅。
岩秀澄孤怀,趣途意先往。
理策遵回蹊,空林得樵响。
幽棕眷岑寂,矧兹秋日爽。
霜径稍曲盘,虚翠忽晃朗。
渐历纡峦深,未识回途广。
孤晖随趣浓,悬磴披烟上。
杳蔼接诸天,振衣发遐想。
王裴不可作,丘壑谁心赏?
何时饭名僧,松檐税尘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岩秀”、“空林”、“霜径”、“幽棕”、“悬磴”等,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壮丽。
首句“岩秀澄孤怀”,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仿佛在岩石的映衬下,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接着,“趣途意先往”则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决心。
“理策遵回蹊,空林得樵响”描绘了诗人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穿过空旷的树林,偶尔能听到远处樵夫的声响,增添了几分野趣和神秘感。
“幽棕眷岑寂,矧兹秋日爽”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寂静与秋日的清爽,棕榈树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幽静,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霜径稍曲盘,虚翠忽晃朗”通过霜覆盖的小径和突然变得明亮的翠绿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之美。
“渐历纡峦深,未识回途广”暗示了旅程的漫长和未知,诗人逐渐深入山峦,却还未完全了解前方的道路。
“孤晖随趣浓,悬磴披烟上”描绘了夕阳的余晖随着诗人的兴趣越来越浓,他攀爬着高耸的石阶,穿越云雾。
“杳蔼接诸天,振衣发遐想”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仿佛与天空相连,心中涌现出无限的遐想和感慨。
最后,“王裴不可作,丘壑谁心赏?”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王维和裴迪的敬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山水之间,又有谁能真正欣赏到其中的美呢?
“何时饭名僧,松檐税尘鞅”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与高僧共餐,远离尘世的烦恼,享受心灵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池莲向暖。
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遥山在眼。
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小小茶樯,载绝代秾姿,慰侬离索。
色界兜罗参破未,悄与仙鬟商略。
楚峡春酣,梧台月迥,静掩都梁阁。
关河遥夕,碧云幽梦难托。
却忆深院明灯,鬟鸦侧处,碎朵钗边落。
佩远天风珠衱冷,枉觅灵妃旧约。
心苦抛莲,眉长怨柳,凝想屏山角。
馀芳冉冉,水窗清伴羁泊。
酥嫩云饶,兰香粉著,罗裙半露还藏。
乍领巾微褪,一缕幽香。
依约玉山高并,皑皑雪、宛在中央。
难消遣,填膺别恨,积臆春伤。闺房。
别饶光霁,只风月叨陪,侥倖檀郎。
更三生慧业,锦绣罗将。
云是扫眉才子,浑不让、列宿文章。
论丘壑,遥山澹浓,占断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