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剔银灯.咏米家灯》
《剔银灯.咏米家灯》全文
清 / 毛奇龄   形式: 词  词牌: 剔银镫

百尺冰荷可喜。况满壁、尽张罗绮。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不数米家山水。隔屏人指。

道人在、隔花屏里。金粟玉虫累累。

光到处、辘轳齐起。

鸡戴珠竿,龙衔火籥,总是数条红紫。灯前且醉。

看灯影、照人何几。

(0)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剔银灯·咏米家灯》描绘了一幅精巧绝伦的灯景画面。"百尺冰荷可喜"开篇即以奇特的比喻,将灯比作冰清的荷叶,令人感到清新可喜。接着,诗人赞美米家的灯具设计精美,如墙壁上挂满了华丽的罗绮,仿佛是艺术的盛宴。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运用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将灯饰的工艺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犹如丝织品裁剪成栏杆,轻纱堆叠如树,富有动态感。"不数米家山水"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米家灯具的独特魅力,堪比名家山水画作。

"隔屏人指"至"总是数条红紫",诗人通过旁观者的指点和对灯中光影的生动刻画,展现出灯光明亮、色彩斑斓的效果,仿佛金粟玉虫聚集,光芒四溢,连鸡竿上也挂满了珠饰,龙口中叼着火籥,一片热闹繁华景象。

最后,诗人借酒助兴,沉醉于灯下,感叹灯影摇曳,照亮了多少人的面庞,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之美的赞叹。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米家灯的独特艺术价值和观赏体验。

作者介绍
毛奇龄

毛奇龄
朝代:清   字:大可   号:秋晴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生辰:1623—1716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猜你喜欢

忧旱

米贵如珠唤奈何,插秧况少雨滂沱。

苍生呼吁愁无告,我比苍生愁更多。

(0)

过贡氏世恩堂故址

当年衣锦启华堂,今日秋风野径荒。

茅屋三间新结构,黄粱一梦小沧桑。

西台疏草光青史,东郭衣冠冷白杨。

打麦场连挑菜圃,有人惆怅立斜阳。

(0)

赠同门何秋辇员外三首·其一

小别瓠园岁月迁,青衫落拓发华颠。

君游紫禁依双阙,我梦黄粱近廿年。

科第泥金新蕊榜,因缘鸿雪旧诗笺。

河阳潘令归田后,为寄閒居赋一篇。

(0)

忆同学徐拙庵侍御二首·其一

虎踞龙跳两少年,文坛鏖罢笑开筵。

我听衙鼓为尘吏,君咏霓裳列众仙。

迹判云泥原是命,帆悬沧海各凭天。

秋风张翰今归里,饱食莼鲈傲尔先。

(0)

伤春词十二首·其四

不名桃叶不名花,碧玉生成是小家。

轻燕投怀风扑絮,流莺破晓日笼纱。

春回南浦波初绿,梦醒西厢月已斜。

一样心情两行泪,青衫司马泣琵琶。

(0)

题诸衡伯湘中纪行稿

人生生落古人后,往往死出古人先。

惟有郁勃恢奇之著作,乃与星斗日月相盘旋。

卓哉弇州有诗伯,精诣直造青莲仙。

吮笔哦诗数十载,忽然飞去苍梧之野九嶷巅。

划然长啸秋空碧,仙心诗意同翩翩。

有时淋漓酣醉写,胸臆浩然之气淩空直泻如奔泉。

有时离别道悲愤,又如湘灵鼓瑟弦柱声呜咽。

左携浮邱袖,右拍洪崖肩。

不交今人交死友,独为老髯生日开琼筵。

遍游衡岳来梁苑,示我一卷琳琅编。

三湘七泽供吞吐,咀而味之令我流馋涎。

信于此道肱三折,格调应在唐人前。

愿书万本诵万遍,附君之诗寿世一千年。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