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冰荷可喜。况满壁、尽张罗绮。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不数米家山水。隔屏人指。
道人在、隔花屏里。金粟玉虫累累。
光到处、辘轳齐起。
鸡戴珠竿,龙衔火籥,总是数条红紫。灯前且醉。
看灯影、照人何几。
百尺冰荷可喜。况满壁、尽张罗绮。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不数米家山水。隔屏人指。
道人在、隔花屏里。金粟玉虫累累。
光到处、辘轳齐起。
鸡戴珠竿,龙衔火籥,总是数条红紫。灯前且醉。
看灯影、照人何几。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剔银灯·咏米家灯》描绘了一幅精巧绝伦的灯景画面。"百尺冰荷可喜"开篇即以奇特的比喻,将灯比作冰清的荷叶,令人感到清新可喜。接着,诗人赞美米家的灯具设计精美,如墙壁上挂满了华丽的罗绮,仿佛是艺术的盛宴。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运用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将灯饰的工艺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犹如丝织品裁剪成栏杆,轻纱堆叠如树,富有动态感。"不数米家山水"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米家灯具的独特魅力,堪比名家山水画作。
"隔屏人指"至"总是数条红紫",诗人通过旁观者的指点和对灯中光影的生动刻画,展现出灯光明亮、色彩斑斓的效果,仿佛金粟玉虫聚集,光芒四溢,连鸡竿上也挂满了珠饰,龙口中叼着火籥,一片热闹繁华景象。
最后,诗人借酒助兴,沉醉于灯下,感叹灯影摇曳,照亮了多少人的面庞,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之美的赞叹。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米家灯的独特艺术价值和观赏体验。
人生生落古人后,往往死出古人先。
惟有郁勃恢奇之著作,乃与星斗日月相盘旋。
卓哉弇州有诗伯,精诣直造青莲仙。
吮笔哦诗数十载,忽然飞去苍梧之野九嶷巅。
划然长啸秋空碧,仙心诗意同翩翩。
有时淋漓酣醉写,胸臆浩然之气淩空直泻如奔泉。
有时离别道悲愤,又如湘灵鼓瑟弦柱声呜咽。
左携浮邱袖,右拍洪崖肩。
不交今人交死友,独为老髯生日开琼筵。
遍游衡岳来梁苑,示我一卷琳琅编。
三湘七泽供吞吐,咀而味之令我流馋涎。
信于此道肱三折,格调应在唐人前。
愿书万本诵万遍,附君之诗寿世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