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偷枕华山春,閒与希夷作后尘。
老懒自惟甘水石,不才何敢废君臣。
许知天地行藏了,肯恼江云奉荅频。
但恐终南终捷径,白云他负眼中人。
一瓢偷枕华山春,閒与希夷作后尘。
老懒自惟甘水石,不才何敢废君臣。
许知天地行藏了,肯恼江云奉荅频。
但恐终南终捷径,白云他负眼中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的《和吕大仆见寄》。诗中以“一瓢偷枕华山春”开篇,描绘出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华山之巅偷得片刻春光,与道家哲学中的“希夷”(指虚无、寂静的状态)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接着,“老懒自惟甘水石,不才何敢废君臣”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虽年岁已高,却乐于山水之间,自甘淡泊;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社会角色的反思,表明自己虽非才子,但不敢轻易废弃君臣之道,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我审视。
“许知天地行藏了,肯恼江云奉答频”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态度,似乎已经洞悉了天地间的运行规律,对于外界的纷扰并不在意,反而愿意以江云为伴,频繁地进行交流与对话,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最后,“但恐终南终捷径,白云他负眼中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他担心自己可能选择了最直接、最容易的道路(终南捷径),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可能辜负了那些期望他有所作为的人,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自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处之间的复杂情感。
庐陵萧氏何其昌,派从江左分来长。
绳绳继继引勿替,贵联八叶兴于唐。
唐廷峨峨天宇静,八贵相承秉钧柄。
簪缨赫奕充门闾,声誉芬芳蔼观听。
祇惭我辈生太迟,不见渠家全盛时。
寥寥仰止千载下,据图拭目看孙枝。
孙枝挺特真英器,此日牛刀姑小试。
会当步武廊庙中,煜煜金章耀环佩。
耀环佩,伊谁侔,立功树业光前修。
更须种德如山丘,绵绵万叶传无休。
东风吹花舞晴雪,正是京华夏初月。
上林日暖散莺声,似与行人送离别。
翩翩凫舄出九关,一尊酒尽添朱颜。
丈夫慷慨别知己,仗剑宁辞行路难。
忆昔君初擢科第,际会风云多意气。
绣衣绚綵立青霄,白简飞霜侍丹陛。
岂知利钝亦有时,得失往往常相随。
只今承命宰百里,况是闽南风俗奇。
喜君卓荦负高节,世态从教尚炎热。
玉壶秋月烱虚明,金井寒泉自清冽。
兹行正好展才猷,时将民瘼勤咨诹。
夜深无犬吠村巷,春到有农耕绿畴。
夫耕妇织各安所,比屋讴歌歌父母。
三年报政著勤劳,伫见芳名同卓鲁。
由来邑令任不轻,君行莫伤离别情。
秋风若有燕鸿便,应好缄封遥寄声。
《送大尹谢仲廉之沙县》【明·杨荣】东风吹花舞晴雪,正是京华夏初月。上林日暖散莺声,似与行人送离别。翩翩凫舄出九关,一尊酒尽添朱颜。丈夫慷慨别知己,仗剑宁辞行路难。忆昔君初擢科第,际会风云多意气。绣衣绚綵立青霄,白简飞霜侍丹陛。岂知利钝亦有时,得失往往常相随。只今承命宰百里,况是闽南风俗奇。喜君卓荦负高节,世态从教尚炎热。玉壶秋月烱虚明,金井寒泉自清冽。兹行正好展才猷,时将民瘼勤咨诹。夜深无犬吠村巷,春到有农耕绿畴。夫耕妇织各安所,比屋讴歌歌父母。三年报政著勤劳,伫见芳名同卓鲁。由来邑令任不轻,君行莫伤离别情。秋风若有燕鸿便,应好缄封遥寄声。
https://shici.929r.com/shici/CEB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