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釜大导师,结言过我庐。
便扫柴门径,伫立以待诸。
指点云里栈,看师卓锡徐。
呼童炊胡麻,荐以雨后蔬。
念此尘世身,饥饱常与俱。
设能忘身世,其乐复何如。
覆釜大导师,结言过我庐。
便扫柴门径,伫立以待诸。
指点云里栈,看师卓锡徐。
呼童炊胡麻,荐以雨后蔬。
念此尘世身,饥饱常与俱。
设能忘身世,其乐复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在拜访友人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真挚和生活的简朴。诗中“覆釜大导师”可能是指友人对王维的尊敬,而“结言过我庐”则表达了友人的亲切来访。柴门径扫,伫立以待,体现了主人的热情与期待。
“指点云里栈,看师卓锡徐”,描绘了友人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为王维指引方向,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呼童炊胡麻,荐以雨后蔬,则是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炊烟袅袅、新鲜蔬菜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
“念此尘世身,饥饱常与俱”,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感慨,无论是饥饿还是饱足,都是人生常态。而“设能忘身世,其乐复何如”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如果能够忘记身世,那么这样的生活又会带来怎样的快乐呢?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友情的温暖、生活的简朴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人生非金石,寿夭不自知。
一日复一日,亦或至耄期。
方其未死间,早夜勿自欺。
嗟彼陷溺者,太山起毫釐。
努力戒惰偷,尧舜可庶几。
我今齿发弊,彊健复几时。
一寸学古心,自视犹可为。
鸡鸣推枕起,为善亦孳孳。
天定终胜人,吾世或未衰。
素业果有传,三复吾此诗。
七十未捐书,正恐死乃息。
起挑窗下灯,度此风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