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
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
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
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
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
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
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
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
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
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南山的高人形象。"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展现了山势险峻、竹林幽深的环境,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息。诗人称其为"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将隐士比作传说中的仙人,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通过描绘隐士满头白发的形象,赞美他饱经世事,对自然法则有着深刻的理解。"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说明这位先生不仅在生活上超然,还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广为人知。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表明人们对他的诗才和见解充满敬意,甚至会向他请教。诗人自谦为"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表示自己只是虚名在外,而真正认识了这位先生后,感叹"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表达了对先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品质的钦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士裴云山的描绘,赞美了他的智慧、才华和高尚品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真知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好山如幽士,胜绝不可攀。
往者天姥梦,长谣愁谪仙。
兹山出平野,秀特无株连。
招提倚云锦,森然见林峦。
幽寻无十里,正处闲忙间。
入门心目静,世累若可捐。
灵泉出土脉,汩汩无流难。
茶神瀹浮乳,方士沉馀丹。
我生猿鹤姿,颇有山水缘。
何时共清赏,杖屦穷崖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