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裴云山》
《寄裴云山》全文
宋 / 林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

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

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

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

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

(0)
注释
南山:指代高山。
深:深远。
竹深:竹林幽深。
流水:流水声。
先生:指隐士。
崆峒子:比喻仙人。
雪发:白发。
造化理:自然法则。
三体诗:古代诗歌体裁。
名满四海:名声远播。
质疑似:提出疑问。
浪得名:虚有其名。
春风齿:春风般的赞美。
乃识:于是了解。
非非还是是:真实无误的见解。
翻译
南山又高又深远,竹林深处有流水声。
隐士居住在这其中,犹如崆峒山中的仙人。
白发披肩显智慧,深刻理解自然法则。
他亲手撰写三体诗,名声传遍天下。
他以诗闻名,也乐于解答他人疑惑。
我原本只是虚名,常被春风拂面。
如今我了解了先生,他的见解真实无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南山的高人形象。"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展现了山势险峻、竹林幽深的环境,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息。诗人称其为"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将隐士比作传说中的仙人,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通过描绘隐士满头白发的形象,赞美他饱经世事,对自然法则有着深刻的理解。"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说明这位先生不仅在生活上超然,还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广为人知。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表明人们对他的诗才和见解充满敬意,甚至会向他请教。诗人自谦为"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表示自己只是虚名在外,而真正认识了这位先生后,感叹"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表达了对先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品质的钦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士裴云山的描绘,赞美了他的智慧、才华和高尚品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真知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林正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二竹

种玉未渠久,疏篁长儿孙。

胜会不在多,何须辟疆园。

我观榛芜地,尘思纡且烦。

萧森对此君,清凉彻心源。

草木初无情,妄作净秽观。

乃知识种子,正是生死根。

(0)

和林德祖惠山诗一首

好山如幽士,胜绝不可攀。

往者天姥梦,长谣愁谪仙。

兹山出平野,秀特无株连。

招提倚云锦,森然见林峦。

幽寻无十里,正处闲忙间。

入门心目静,世累若可捐。

灵泉出土脉,汩汩无流难。

茶神瀹浮乳,方士沉馀丹。

我生猿鹤姿,颇有山水缘。

何时共清赏,杖屦穷崖巅。

(0)

读神仙传六首·其五

昆崙下有三顷田,赤乌玉兔蹲两边。

下有乌灵木,灌以华池泉。

耕之不用一寸铁,使公家富不可说。

如坻如京会有尽,万物皆吾橐中物,抟泥作金何屑屑。

(0)

读神仙传六首·其一

骑龙上天入太清,继世而往在我盈。

握铃而呼大司命,主非使者走折胫。

乃知神仙非智巧,积功累行如邠镐。

专怀邪辟祈长年,谁言淮南鸡犬飞上天。

(0)

题紫团山三十六景.鸱尾山

天借溪头奠佛居,全将帝所作规模。

汉家不识真鸱尾,何笑区区问越巫。

(0)

徐惇立相过

茅斋一曲傍寒湾,邂逅终年伴我閒。

契阔易惊成岁月,追寻空复望江山。

暂留客枕听疏雨,遥想吾庐掩旧关。

落莫归心谁与话,坐谈聊为起衰颜。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