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阴森梵帝家,帘泉一酌试新芽。
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
古木阴森梵帝家,帘泉一酌试新芽。
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岳寺周围的自然景象和僧人生活。"古木阴森梵帝家",开篇以古木参天、寺宇深幽的环境烘托出佛门清修之地的庄严肃穆,仿佛是神圣的梵天之家。"帘泉一酌试新芽",则转而写僧人品茗的日常,泉水从帘后流过,他们品味着新采的茶芽,生活简静而富有禅意。
"官符星火催春焙",官府文书催促着春季的烘焙,暗示了外界世俗事务对寺庙生活的干扰,"星火"形容文书传递的急迫,与山中宁静形成对比。"却使山僧怨白蛇",最后一句意味深长,山僧因外来的打扰而生出怨念,可能暗指他们对繁琐俗务的厌烦,或者对清修生活的被打断感到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岳寺僧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于外界纷扰的微妙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灵辄困桑下,于陵拾李螬。
历齿方嗟贱,灸背岂知豪。
佣耕乏旅力,倚市惮劬劳。
旷日无豆饭,方冬缺缊袍。
清旦开蓬荜,举目想煎熬。
枢机慎仆隶,媒蘖畏朋曹。
万途皆自僻,一事岂他褒。
匆匆昨不定,负杖出蓬蒿。
逢施同沟壑,值设乃糠糟。
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咸言等木石,谁当出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