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嚼血洒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
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
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
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当年嚼血洒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
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
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
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主义者文天祥所作,表达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开篇“当年嚼血洒铜驼”一句,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诗人在抗金斗争中英勇不屈、咬牙切齿的情状。“风气悠悠柰若何”则是借用古代神话,形容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而又迷茫。
接下来的“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诗人以历史的角度,表达对民族屈辱的深切哀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其中,“汉贼”指的是那些背叛国家、投靠敌人的卖国贼,而“楚囚”则是文天祥自比,他在金兵手中被囚禁达二年之久,却几乎没有觉察到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诗人借用历史上的英杰形容自己,是那些被时代所捧的英雄人物。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英雄也会逐渐老去,就像一场美丽的春日梦境那样短暂而不可留。
最后两句“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文天祥表达了自己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感慨和自责。他前往睢阳城(在今江西省上饶市)视察双庙(即李靖和张咏所建的庙宇),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未竟事业的懊悔和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愧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文天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悲剧和英雄的孤独,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