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飞流便向砌边挂,片月影从窗外行。
驯鹿不知谁结侣,野禽都是自呼名。
只应禅者无来去,坐看千山白发生。
苍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飞流便向砌边挂,片月影从窗外行。
驯鹿不知谁结侣,野禽都是自呼名。
只应禅者无来去,坐看千山白发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禅宗之理的独到感悟。开篇“苍翠岧峣逼窅冥”四字,以浓墨重彩勾勒出层叠的山峦,山势如同巨龙蜿蜒,气势磅礴。紧接着,“下方雷雨上方晴”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对比,上天下地,阴阳互换,形成鲜明的对照。
“飞流便向砌边挂”一句中,流水如同丝线一般细腻,沿着石壁缓缓而下,显示出诗人观察自然之细致。接着,“片月影从窗外行”则是夜景的描写,清冷的月光透过寺庙的窗棂,投射在室内的地面上,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驯鹿不知谁结侣,野禽都是自呼名”两句,通过驯鹿和野鸟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自然与和谐共处的情景。驯鹿在寺院周围悠然自得,不知是何人所饲养,而野鸟则各自鸣叫,没有人类的干扰,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本真面的场景。
最后,“只应禅者无来去,坐看千山白发生”两句,以禅者的视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认为只有沉浸于禅定之中的修行者,才能真正领略到自然界万物更新变化的美妙,而不受世间纷争所困扰。千山白发生,则是时间流转与自然变迁的象征,禅者静坐其中,如同观赏一幕幕永恒的风景。
整首诗通过对立鲜明的意象和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佛法理以及超脱尘世追求内在平静的心灵状态的深刻体悟。
陌头试问垂杨,清明多少春人至。
芳尘十丈,娇云千片,飞来容易。
胡蝶须边,黄蜂翅底,搓成花味。
看昨宵寒重,今朝暖透、春一样,游情异。
剩有无家燕子,过花期、未收愁睇。绣户无踪。
海山何处,也随花戏。
欲向残红,殷勤说与,留春无计。
只东风不到,重帘隔断,游丝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