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频闻》
《频闻》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频闻西师信,胁从剿抚多。

渠魁就获否,迟待音如何。

华镫纵酬节,万里怀枕戈。

情知天助顺,众愤惟幺么。

涂炭其鄂拓,䝟貐其绰罗。

饥鹰忽来投,恩顾曾无过。

封狼终窜去,曾匪严辞诃。

本意攘四部,事逆理则那。

恃计计今穷,奚赖三窟窠。

独廑王臣劳,浃岁契阔歌。

更念归化人,游牧废寝讹。

伫俟红旗递,集赛驰明驼。

雪岭兵气销,瀚海春风和。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频闻》。诗中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

首句“频闻西师信”,点明了诗人关注边疆战事的情景,频繁听到有关西部军队的消息。接着,“胁从剿抚多”描绘了在战争中被迫参与或被安抚的不同情况,体现了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

“渠魁就获否,迟待音如何”表达了对关键人物是否被擒获的关切,以及等待消息时的焦虑心情。接下来,“华镫纵酬节,万里怀枕戈”描述了即使在繁华的夜晚,诗人也心系边疆,枕戈待旦,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战事。

“情知天助顺,众愤惟幺么”流露出诗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民众情绪的体察。以下几句“涂炭其鄂拓,䝟貐其绰罗。饥鹰忽来投,恩顾曾无过”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在危难之际,即使是凶猛的敌人也可能寻求庇护,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封狼终窜去,曾匪严辞诃”暗示了最终敌人被击败,和平得以恢复。而“本意攘四部,事逆理则那”则表达了诗人对统一四部(指清朝统治下的四大部族)的初衷,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无奈与坚持。

“恃计计今穷,奚赖三窟窠”反映了诗人对策略失败的反思,以及寻求退路的尝试。最后,“独廑王臣劳,浃岁契阔歌”表达了对王室大臣辛劳付出的感慨,以及对一年来艰难岁月的回顾。而“更念归化人,游牧废寝讹”则关注到边疆归化民族的生活困境,以及因战争导致的生计问题。

“伫俟红旗递,集赛驰明驼”预示着希望红旗传递和平的信息,人们聚集庆祝,商队继续前行,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到来。“雪岭兵气销,瀚海春风和”则是对战事结束、边境安宁、自然环境恢复生机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及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帝王的家国情怀和治理智慧。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一江分两界,二寺对双蓬。

(0)

句·其十二

身闲婚嫁毕,秋老蟹螯肥。

(0)

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其三

故园山水真奇哉,三径兰菊当年栽。

自嗟流浪不知返,江城晓角愁吹梅。

诗书邀我忽半世,车毂前却连崔嵬。

试寻夷路到圣处,马力已竭烦舆台。

去天尺五吐杰句,孔丘盗蹠俱尘埃。

坐疑蓬岛寻丈尔,扁舟径入浮云堆。

肩摩嵇向挽焦贺,欲倒瀛海为尊罍。

梦中失脚在何许,千里闽越天南隈。

只身形影自相吊,俯仰马鬣迷青苔。

兰阶彫谢知叶落,荆树惨淡无花开。

向来愚公不自度,一手欲以太华摧。

那知天目山顶露,儿啼下视云间雷。

华亭黄耳竟安在,辽东白鹤还飞来。

终寻三十六峰去,要假聂许平馀哀。

(0)

和颜长官百咏·其八渔父

秋声只在树中间,极浦斜阳更有山。

卷却丝纶呼酒盏,鸥边聊得此身闲。

(0)

蒙使君召预池光之会

韦公池阁尚依然,宾主于今不乏贤。

郡内欣逢两耆俊,樽前喜会四同年。

清谈自可成珠玉,真赏何须听管弦。

宴罢旌旗摇暮霭,蔡经寂寞别群仙。

(0)

冬初杂兴·其五

残花与新蕊,不共横斜枝。

摧谢得清峭,独照冰霜时。

寒梅正如此,他木乃变衰。

此由观世物,特以厄见奇。

古云桑落节,当有新醪篘。

得秫酿几何,拨瓮香浮浮。

醇熟不足计,醒醉亦自筹。

得酒乃径饮,无酒亦可休。

绝怜未知道,颠倒阮与刘。

百年有事业,遑云逃糟丘。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