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屈指半淹留,犹喜高歌度晚秋。
梦绕河山应化蝶,人冲风雨似飞鸥。
关前只望浮云满,泗上徒悲逝水流。
阮氏才名今更重,相逢何事哭穷愁。
长途屈指半淹留,犹喜高歌度晚秋。
梦绕河山应化蝶,人冲风雨似飞鸥。
关前只望浮云满,泗上徒悲逝水流。
阮氏才名今更重,相逢何事哭穷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南徐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长途屈指半淹留”,简洁地勾勒出旅途的漫长与等待的煎熬,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内心的挣扎。接着,“犹喜高歌度晚秋”一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旅途的孤独与寂寞,通过高歌来消解时间的流逝,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梦绕河山应化蝶,人冲风雨似飞鸥”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诗人仿佛化身为蝴蝶,在梦中自由地穿梭于山水之间,又如海鸥般在风雨中翱翔,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意志。
“关前只望浮云满,泗上徒悲逝水流”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关前的浮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命运,而泗上的流水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无奈。
最后,“阮氏才名今更重,相逢何事哭穷愁”两句,转向对历史人物阮籍的缅怀,同时也反思了当下的社会现象。阮籍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榜样。然而,在现实中,诗人却在相逢之时为他人的困苦而哭泣,这既是对阮籍精神的致敬,也是对社会不公与人性光辉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自然、历史与社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饥民船,何连连,船头乞食船尾眠。
自从六月遭大水,性命孤悬一船里。
船有时而南,船有时而北,有时中流风怒号,大船小船行不得。
行不得,泊何许?
后村已过前村遥,浪花如雪泪如雨。
泪如雨,无时休,安得黄河之水不向东南流。
田头老农颜似铁,操犁日朝到日昃。
归来破灶烧湿苇,翠烟如缕消残雪。
蒸称煮藿儿女欢,不嫌泥垢同盘餐。
黄土筑墙茅盖屋,此中即是桃花源。
门外忽见胭脂山,一株雨株春风颠。
浣纱女子清溪边,卖珠侍儿修篁间。
金粉扬州空斗巧,富贵春明无此好。
水流花发少人知,黄牛独龁门前草。
悠悠白云触石起,石重云轻只如此。
河伯无言海苦愁,苍茫一片绵秋水。
浮萍两叶何青青,春风一夜吹忽生。
罗浮离合为风雨,华首台高听山语。
若非铁锁相钩连,便欲飘然趁潮去。
去亦不可知,来亦不可知,海中巨鳌定有数,孰舍所戴而戴之?
中庭百草各含露,荣枯相杂不相顾。
老夫兀坐胡蝶来,蛛网檐头要黏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