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纷纷等儿戏,鞭?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纷纷等儿戏,鞭?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别离之苦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豁达自然的一种情怀。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明世间万象皆如过眼云烟,不值得执着。"吾生如寄耳" 则进一步点出人生的暂时性和无常性。
"宁独为此别" 这句话显示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豁达态度,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因为世间的恩爱而感到牵挂。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描述了人生中无处不在的别离之痛,以及这种痛苦与情感纠葛的深重。然而诗人接着说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表明自己本无牵挂,这些眼泪又是为何而流。
"纷纷等儿戏,鞭?遭割截" 这里通过对比孩子的游戏和现实中的苦难,强调了人生的不易与痛苦。
最后两句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当有一日能够理解这份豁达,就应当放下世间的烦恼,解开心中的结。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缘分难续的感慨,以及他个人对于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太行巍巍形势尊,造物设险雄中原。
巨灵一朝擘石裂,连峰忽断开山门。
侵云直上几千尺,挂壁一径愁攀援。
十步回头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浆翻。
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
天坛咫尺若有待,顾我不往惭食言。
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常存。
为君试写远游兴,夜半月出清吟魂。
武君非画师,胜槩饱胸臆。
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
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
清风忽吹散,琴上溅馀滴。
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
未知责子翁,颇复有此适。
何时图中人,真作林下客。
青山不违人,但恐富贵逼。
勇退良独难,此愿谁能必。
向来燕赵閒,逆旅拜真逸。
儿时弄琴者,天涯老相识。
俛仰四十年,父子埋双璧。
卷中题诗人,十九已仙籍。
年光飞鸟过,纸上但陈迹。
对此还自伤,何事为物役。
还丹日月迟,白首光阴疾。
文章真小技,身外皆长物。
拂衣归去来,莲峰入心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