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斜日照纷纷,断岸长亭入暮云。
野寺无人扫败叶,寒江有客阻妖氛。
月明桥北等闲过,雁叫霜天何处闻。
离乱不堪期别后,青山谁与问孤坟。
疏林斜日照纷纷,断岸长亭入暮云。
野寺无人扫败叶,寒江有客阻妖氛。
月明桥北等闲过,雁叫霜天何处闻。
离乱不堪期别后,青山谁与问孤坟。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疏林斜照下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断岸长亭入暮云”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流逝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野寺无人扫败叶”一句,以寺中无人打扫落叶的情景,暗示了僧侣们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寂寞。
“寒江有客阻妖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寒江之上,似乎有客人被某种无形的障碍所阻隔,无法前行,这既是对外在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接下来,“月明桥北等闲过,雁叫霜天何处闻”两句,通过月光洒满桥面和大雁在霜天哀鸣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离乱不堪期别后,青山谁与问孤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年代中失去亲人的哀痛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景抒情,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远屿霭将夕,玩幽行自迟。
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
辍棹古崖口,扪萝春景迟。
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
浮云去寂寞,白鸟相因依。
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
穷年卧海峤,永望愁天涯。
吾亦从此去,扁舟何所之?
迢迢江上帆,千里东风吹。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捲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细雨阑珊眠鹭觉,钿波悠漾并鸳娇。
适来会得荆王意,秖为莲茎重细腰。
不忆西省松,不忆南宫菊。
惟忆新昌堂,萧萧北窗竹。
窗间枕簟在,来后何人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