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孤雁次崔礼山韵》
《孤雁次崔礼山韵》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懭悢寥天一,惘然何所之。

野云共来去,江雨失栖迟。

对影暗相逐,传声虚更随。

在原空急难,所得是狐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雁在辽阔天空中彷徨的形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懭悢寥天一”,以“懭悢”形容雁的孤独感,与“寥天一”构成画面,展现出雁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独自飞翔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惘然何所之”一句,雁似乎在思考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流露出迷茫与困惑的情绪。

“野云共来去,江雨失栖迟”描绘了雁与自然界的互动,云与雨的变化映衬出雁的漂泊不定,同时也暗示了雁在寻找栖息地时的艰难与不确定。

“对影暗相逐,传声虚更随”则进一步展现了雁的孤独与寂寞,它似乎在与自己的影子相伴,通过声音寻求回应,却只能听到回音,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或安慰。

最后,“在原空急难,所得是狐疑”表达了雁在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挣扎与疑惑,无论是寻找食物还是栖息地,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最终可能只能带着疑问继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孤雁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个体在面对孤独、迷茫与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在自然与社会中的渺小与无助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敬次叔父适庵先生六观图韵六首·其三

山下泉鸣似殷雷,山前倒影射崔嵬。

斜阳迢递天边去,暮色苍茫溪上来。

青壁高悬西若木,丹崖半长夜明苔。

何时落日都门道,照见东城陌上埃。

(0)

燕中怀古

荆卿坟上草离离,郭隗台前对落晖。

战国山河秋气肃,中原豪杰晓星稀。

乾坤纳纳无人识,南北年年有雁飞。

谁似芦沟桥畔柳,安排青眼送将归。

(0)

通州东庵二首·其二

众鸟高栖万籁沈,老禅携月过东林。

秋霜不染青莲色,想见乾坤太古心。

(0)

琵琶洲

昌国寺前枫树秋,琵琶洲畔暮云愁。

沙头潮落滩声急,疑是浔阳泪未收。

(0)

题高尚书夜山图

人知丽日江山奇,月中更奇人不知。

古今画手不能画,高侯能画兼能诗。

风流文采乃如此,笔意所到神莫窥。

琉璃宇宙入万象,清寒周匝天四垂。

群鸦已息漙露下,一雁不度行云迟。

龙飞凤舞又千里,一起一伏相追随。

潮来不见江吸海,但见夜壑寂寂舟无遗。

废宫隐约认孤塔,长竿高下标丛祠。

俯观下界万屋如鳞次,其间醉梦觉者谁。

金城树老岁月往,昆明劫尽天地移。

匆匆吴越已陈迹,丹青先写兴亡悲。

虞山禹穴会稽路,苍苍凉凉隔烟雾。

平生惯向图中游,老我卧游无胜具。

昏花疑是雪欲晴,剡溪直在无山处。

何人说与李将军,太清岂必微云□。

毫端巽巽肯一扫,清光应更馀几分。

天然人境两相值,楼头白也思不群。

胸中云梦可八九,呼吸沆瀣归雄文。

虎头著我坐岩壑,书窗半席一诣君。

舟中不须觅谢尚,诗成三诵君尝闻。

(0)

三月三日重游虎丘二首·其一

三月三日天气好,一年一度虎丘游。

枇杷岩下频呼酒,杨柳桥边旋系舟。

春事固知欺白发,山灵元不厌清流。

祇今觞咏成陈迹,何用兰亭俯仰愁。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