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
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
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
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
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这首《洞仙歌·其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松关桂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水画卷。开篇“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展现了山势险峻,林木葱郁,仿佛通往仙境的道路隐没其中,给人以遥远而迷离之感。
“费尽银钩榜佳处”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寻找美景的过程,暗示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追求。“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流露出词人独自游历时的孤独与期待,希望能有知音共赏此景。
“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表达了词人想要忘却尘世烦恼,沉浸于自然之中的愿望,体现出他的豪放与洒脱。接下来,词人想象与仙人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然而,“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描绘了洞天福地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仙人生活的孤寂。“又却怪、先生多取”,词人自嘲般地说自己可能因过于喜爱这美景而显得贪婪。最后,“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美景被云雾遮挡的担忧,也流露出词人对留住美好瞬间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深情的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