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寺前枫树秋,琵琶洲畔暮云愁。
沙头潮落滩声急,疑是浔阳泪未收。
昌国寺前枫树秋,琵琶洲畔暮云愁。
沙头潮落滩声急,疑是浔阳泪未收。
这首元代诗人聂古柏的《琵琶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边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邃的意境。
首句“昌国寺前枫树秋”,点明了地点与季节,枫树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暗示着一种萧瑟而静谧的氛围。枫叶的红与秋色的黄交织在一起,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而又略带哀愁的色调。
次句“琵琶洲畔暮云愁”,将视线转向远处的琵琶洲,暮云低垂,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愁。这里的“愁”不仅指自然界的云层给人带来的压抑感,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或许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或是对未来的忧虑。
接着,“沙头潮落滩声急”,描绘了江边潮水退去后沙滩上急促的波涛声。这一句通过声音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空旷,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疑是浔阳泪未收”,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离别、悲伤和情感难以释怀的感慨。浔阳,即今天的九江,是白居易《琵琶行》故事的发生地,此处借指琵琶洲,暗示了诗人对某种情感或经历的深刻记忆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傍晚江边场景,既有自然景观的美,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
父没不扶归,母老不侍旁。
积此万古恨,饥驱游他乡。
南风蒸六月,客子汴梁歇。
西风下太行,艰险磨瘦骨。
瘦骨不自恕,云飘海东去。
回忆北堂萱,意马索难驭。
君归步金銮,天颜为之欢。
愿一见吾母,言骥身平安。
家远知自爱,天寒知著裳。
勿为游子念,倚闾朝暮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