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塘见游鱼,芳草宜白鹭。
溪流定几曲,花发应深处。
重来畏已迷,坚坐不能去。
春塘见游鱼,芳草宜白鹭。
溪流定几曲,花发应深处。
重来畏已迷,坚坐不能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沉醉之情。首句“春塘见游鱼”,以“春塘”点明季节与地点,“游鱼”则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春天的塘水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接着“芳草宜白鹭”,通过“芳草”与“白鹭”的搭配,营造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白鹭在绿草如茵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美感。
“溪流定几曲,花发应深处”,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溪流蜿蜒曲折,暗示了自然界的复杂与美丽;而“花发应深处”,则暗示着春天的花朵在幽深之处悄然绽放,预示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这种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重来畏已迷,坚坐不能去”,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迷恋,以至于担心自己会迷失于其中,无法自拔。他选择“坚坐”,不愿离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赞美之情。
诗人在山中,时夏忘热恼。
壮心久已降,想若风旌倒。
待月升山椒,延风来木杪。
斋居近村墅,桑竹自环绕。
更觉农事饶,连畦秀禾稻。
川坂窈而深,颇胜桃源好。
缓策经壑丘,恬目送云鸟。
安得远相从,逍遥共论道。
虽云途路难,无使音书杳。
人生谅有分,且复散冲抱。
昔读荥阳谱,尝闻左押牙。
系传唐相国,世作宋名家。
乔木流风在,徵君述德遐。
消摇谢簪绂,辛苦力桑麻。
种橘逾千户,藏书过五车。
春潮生酒瓮,夜雨落镫花。
太史占星殒,长沙叹日斜。
谥从张籍定,铭岂蔡邕誇。
令子名方振,诸孙学更嘉。
他时五云诰,泉壤被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