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看寺迥,雪里听螺遥。
忽尔到香界,居然憩法寮。
禅枝无处住,梵呗静中飘。
欲觅尧年句,烟萝隐翠椒。
云边看寺迥,雪里听螺遥。
忽尔到香界,居然憩法寮。
禅枝无处住,梵呗静中飘。
欲觅尧年句,烟萝隐翠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灵鹫峰文殊寺的旅程与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首联“云边看寺迥,雪里听螺遥”以远眺的视角,描绘了在云雾缭绕中望见寺庙的孤独与遥远,在雪花飘落的背景中聆听佛螺(佛经的象征)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忽尔到香界,居然憩法寮”则描述了诗人突然间进入了一个充满香气的佛教世界,找到了一处供僧人休息的法寮,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归宿感。
颈联“禅枝无处住,梵呗静中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主题,禅枝象征着修行之路,无法找到确切的栖息之地,却在静谧之中飘荡着梵呗(佛教唱颂),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法的追求。尾联“欲觅尧年句,烟萝隐翠椒”则以寻找古代圣贤的诗句为喻,隐喻着诗人寻求智慧与真理的过程,烟萝(烟雾缭绕的藤蔓)与翠椒(绿色的果实)的隐喻,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发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佛教文化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清乾隆皇帝弘历作为一位爱好文学与哲学的帝王的独特审美情趣。
荆卿匕首失便利,博浪挥椎复空计。
脱死游魂虐愈张,茫茫莫测穹苍意。
惨酷身兼桀纣行,求仙沧海希长生。
肘腋大憝昧不察,书儒何罪遭焚坑。
悯怓不受扶苏谏,天夺其聪机兆见。
一朝鲍臭走沙邱,矫诏杀兄胡亥篡。
积恶盈辜祚乃终,斩蛇狐啸兴群雄。
族先自赤身授首,子婴馀孽收重瞳。
假使当时刺击死,九有神器归贤子。
干蛊反正迓神庥,天报奇凶岂若此。
图公西塾有蒋子,鹤立高材面如纸。
五十穷经不娶妻,孑身远渡辽河水。
我奇其人与之交,严城对酒风萧萧。
惊沙乍击野花落,海鹤忽鸣山月高。
读子诗歌一万首,何以抱才南北走。
为道高堂八十翁,西泠湖照庞眉叟。
学极富,家极穷。
著易灯吹破壁风,谋养因作三冬烘。
耕山不稳且坐食,老亲枵腹将何充。
丽谯打鼓戍乌急,雪涕迸寒元菟空。
蒋翁有子孝如此,南瞻再拜云峦起。
何必相逢始订交,两峰遥映千山峙。
庭前种柳柳尽枯,独子一本枯重苏。
愿将私意祝翁寿,顽木感动春扶疏,先生之寿天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