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蜜波罗摘露香,倾来椰酒白于浆。
相逢歧路无他赠,手捧槟榔劝客尝。
酿蜜波罗摘露香,倾来椰酒白于浆。
相逢歧路无他赠,手捧槟榔劝客尝。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特有的农作物与饮品,以及人们热情好客的风俗。
首句“酿蜜波罗摘露香”,以“酿蜜”比喻当地丰富的蜂蜜资源,“波罗摘露”则形象地描绘了采集波罗果时清晨露珠未干的情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的清新与甜蜜。这里的“香”字不仅指出了波罗果的香气,也暗含了蜂蜜的甜美气息,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
次句“倾来椰酒白于浆”,将台湾盛产的椰子酒与牛奶相提并论,通过“倾来”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倒酒的动作,而“白于浆”的描述,则强调了椰酒的清澈与纯净,仿佛牛奶一般,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对口感的期待。
后两句“相逢歧路无他赠,手捧槟榔劝客尝”,则揭示了台湾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在旅途中遇到岔路口,没有其他礼物可赠予,便以手捧槟榔邀请客人品尝,这一细节体现了台湾人民淳朴、真挚的待客之道。槟榔作为当地的特色食品,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友谊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台湾独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人民的热情好客,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是一幅生动的台湾风情画卷。
双眸炯炯秋水清,一旦忽作盲左盲。
病之始作由外患,癣疥偶发微且轻。
当时良医用药猛,瞑眩奏效如空青。
譬之杀贼务杀尽,方免流毒殃民生。
忽有庸医在旁笑,执中用药须和平。
一时过听得小愈,渐觉障翳遮星星。
虽未□□作双瞽,视近则见远则瞑。
噬脐之悔嗟已晚,所恨俗见殊冥冥。
囊钱告竭庸手退,良医蹙额悲纷更。
此时急须补元气,欲投恶石先参苓。
憬然再拜谨受教,敢乞大宝还光明。
清光大来云雾去,刮膜似点飞龙睛。
乃知小道有至理,无怪和缓享盛名。
为官视民瘼,了不关其心。
岂无爱民意,恋栈意更深。
一言傥见斥,褫带归山林。
欲保五斗米,与世姑浮沉。
所学究安在,清夜愧影衾。
缅怀南渡后,此地横潦侵。
徵敛迫未已,哀鸿有馀音。
知军人虽微,建议可断金。
心伤弹丸邑,田舍漂雨淫。
流民竟谁绘,食子痛不禁。
臣心为民碎,哀泪时沾襟。
催科实不忍,臣罪当抽簪。
仁人一言溥,如旱苏甘霖。
岂不恋一官,所忧在苍黔。
今诵萧寺咏,如闻宓子琴。
后有司牧者,愿为座右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