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身是幻不求名,浮沤出没几时生。
借问云山学道者,此去修行早晚成。
知身是幻不求名,浮沤出没几时生。
借问云山学道者,此去修行早晚成。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超脱的禅意,探讨了人生与修行的本质。诗人首先提出“知身是幻不求名”,指出人的身体如同梦幻泡影,虚幻无常,不应追求世俗的名声与地位。接着,“浮沤出没几时生”一句,以“浮沤”比喻短暂易逝的事物,强调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暗示人应当珍惜当下,而非沉溺于虚妄之中。
后两句转向对修行者的提问:“借问云山学道者,此去修行早晚成。”诗人以“云山学道者”象征寻求精神解脱和智慧增长的修行之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修行成果的期待与思考。这里蕴含着对自我超越、心灵净化的渴望,以及对修行过程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修行意义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它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也体现了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