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孤山十八年,重来忍见讲堂泉。
当时同出师门下,今日多伤井屋前。
取重欧公名有自,肯教勤老迹空传。
此铭此意流千古,凿石为庵不可眠。
一别孤山十八年,重来忍见讲堂泉。
当时同出师门下,今日多伤井屋前。
取重欧公名有自,肯教勤老迹空传。
此铭此意流千古,凿石为庵不可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六一泉》,表达了诗人对旧地重游的感慨和对先师欧阳修的怀念。首句"一别孤山十八年",写出了诗人阔别已久的时光,对孤山(杭州西湖著名景点)的深情厚谊。"重来忍见讲堂泉",诗人再次来到这里,面对曾经师徒授业的讲堂泉,心中充满难以言表的感伤。
"当时同出师门下,今日多伤井屋前",诗人回忆起与师友共度的时光,如今看到熟悉的井屋,不禁心生凄凉,感叹人事变迁。"取重欧公名有自",赞扬欧阳修的学问深厚,他的名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勤奋和才华。"肯教勤老迹空传",表达了诗人对欧阳修勤学不倦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惋惜其事迹未能得到更好的流传。
最后两句"此铭此意流千古,凿石为庵不可眠",诗人认为欧阳修的精神和这篇铭文将永远流传,即使凿石为庵,也难以安眠,因为心中充满了对先贤的追思和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师恩的怀念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一幅藤蓑,遥领取、江门风月。
钓竿把、孤舟独泛,沧波喷雪。
倚棹腾腾吹笛去,冲风直犯金鳌窟。
有些些、閒事不关心,同谁说。镫一点,渔歌歇。
天一碧,归禽没。买村醪自酌,醉梳华发。
扑岸芦花飞已尽,雁声不咒西风劣。
又何妨、拳足橛头中,霜衾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