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入危石,乱松青到门。
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
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
偶来寻断碣,零落字无存。
一难入危石,乱松青到门。
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
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
偶来寻断碣,零落字无存。
这首清代诗人卓秉恬的《游仁寿古佛寺》描绘了作者游历一座古老的佛寺所见的景象。首联“一难入危石,乱松青到门”,通过描绘险峻的石头和参天的乱松,展现出寺庙入口处的自然环境,富有神秘感和沧桑气息。
颔联“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通过花丛中僧人身影的隐约可见和竹林间鸟鸣的热闹,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生机并存。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
颈联“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进一步刻画了古寺的年代久远,仿佛殿宇深藏于云雾之中,高高的帘幕似乎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这两句寓言式地表达了寺庙的历史厚重和超凡脱俗的氛围。
尾联“偶来寻断碣,零落字无存”,诗人以寻找残破的碑碣为线索,暗示了历史的消逝和文化的沉淀,表达了对古迹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佛寺的景致,寓言式的表达方式使得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沉思。
炎蒸才谢。正暮云敛尽,银河斜挂。
莺燕风流,荷芰繁华,梦还惹。此时旅况何如也。
举目见、新霜沾瓦。青荧灯火,纸窗竹屋,狂吟闲写。
中夜。追思往日,向金门执戟、竞夸裘马。
一阵西风,又送羁人,燕台下。急须觅破衣残帕。
同学者、相逢如乍。且寻江表徐陵,月明词话。
苏门曾说孙登啸。又何似、仲举清歌偏好。
一曲和皆难,听余音缥缈。
漫写江南肠断句,又变作、离奇夭矫。高调。
是乌丝旧唱,迦陵新草。
还忆往日风流,向旗亭画壁,双鬟争道。
廿载飘零,剩髯霜多少。
天子凌云思赋手,喜岁晚、遭逢非小。堪傲。
有牛腰词卷,将人压倒。
雨过盆池,风吹荷叶,绝胜银塘幽意。
几朵仙葩,绰约杨家姊妹。
斗红妆、映水朱妍,洗素容、凌波玉腻。
小亭中、琥珀杯浓,相看不觉同花醉。
却羡东邻老子,散发碧山楼,顿添芳思。
自谱新词,一曲与花争媚。
恐西风、容易惊秋,对南薰笑歌休弃。
况光阴、暮景如驰,只索牢牵辔。
绿窗午枕睡初酣。梦喜脱朝簪。
觉来犹是长安客,垂杨里、空系归骖。
恋主身依晓阙,思亲泪洒春衫。玉河流水碧于蓝。
花外燕呢喃。新词一曲凭谁和,泥封罢、亲手题缄。
试待天边鸿雁,秋风寄与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