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松好竹好溪山,车马骈阗自往还。
行客闻篘新酒白,入门路破嫩苔斑。
我言物外清幽地,却似廛中阛阓间。
谷粟桑麻空润屋,主人陪接不曾闲。
好松好竹好溪山,车马骈阗自往还。
行客闻篘新酒白,入门路破嫩苔斑。
我言物外清幽地,却似廛中阛阓间。
谷粟桑麻空润屋,主人陪接不曾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之地的向往与赞美。
“好松好竹好溪山”,开篇即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读者,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紧接着,“车马骈阗自往还”则暗示了这并非孤寂之地,而是人迹频繁,但这种繁华并未带来喧哗,只是在静谧中流淌着生活的活力。
“行客闻篘新酒白”,诗人以行者听闻新酿美酒为契机,引出下文。这里的“新酒”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入门路破嫩苔斑”,则描绘了进入这处清幽之地后的景象,路上长满了细小的苔藓,彰显出这里人迹罕至,却又不失温馨。
“我言物外清幽地”,诗人自言,这里是一处超然于世俗纷扰之外的清净所在。然而紧接着,“却似廛中阛阓间”一句,则通过对比,揭示出这里虽然偏僻,但其内在的繁华与市井中的热闹并无二致,反而更显得珍贵。
“谷粟桑麻空润屋”,诗人继续描绘这处所在地理环境和物产丰富,房屋虽未见到豪华,却也显得温馨宜人。最后,“主人陪接不曾闲”则突出了主人待客之热情,无论何时都在忙着款待来访的宾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居所的向往,以及对清净与繁华之间微妙平衡状态的赞美。
秋来天色半晴阴,衰鬓难禁节物侵。
兰叶向人方泣露,菊花催酒已浮金。
莫将诗课频频聒,不那愁城日日深。
咫尺南山堪寄傲,欲随鸠杖遍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