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峰一别十馀载,今日南关始见君。
龟范马图俱寂寂,兽蹄鸟迹正纷纷。
官名已逸归郯子,竹纪终须入汲坟。
造物无情余辈老,后生谁可托斯文。
阳峰一别十馀载,今日南关始见君。
龟范马图俱寂寂,兽蹄鸟迹正纷纷。
官名已逸归郯子,竹纪终须入汲坟。
造物无情余辈老,后生谁可托斯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丘葵的作品,题目为《呈梅林颜宗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感慨时光流逝的诗句。
首句“阳春一别十馀载,今日南关始见君。”表达了诗人与故人十多年未见,此刻在南关重逢之情。阳春指初春,也暗示了一种温暖和生机,但同时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因为时光已过去了那么久,才能再次相遇。
“龟范马图俱寂寂,兽蹄鸟迹正纷纷。”这是描写自然景象。龟范、马图是古代地图和境界的典故,这里用来形容大自然中的一种荒凉与静谧。而“兽蹄鸟迹”则是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表明尽管环境荒废,但生命力仍在。
第三句“官名已逸归郯子,竹纪终须入汲坟。”诗人提到自己曾经的官职如今已经淡出,回到平凡的生活中。而“竹纪”指的是竹制的文书或记事,这里意味着即使是记录事件、传递信息的媒介,也最终会随时间而逝去。
最后两句“造物无情余辈老,后生谁可托斯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无常和生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于后来者能否继承自己文学遗产的疑问。这里,“造物”指的是天地万物,“无情”则强调了自然界对个体命运的漠然。而“托斯文”意在寻找可以传承诗人的文学精神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旧日友人重逢的描述,以及对周遭环境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避兵我向毗陵来,奉母尔向丁山去。
伯劳燕燕无成心,但安亲意姑且住。
丁山近与蜀山邻,东坡买田曾此处。
路幽径僻民气敦,俗俭资单盗贼恕。
侍亲之外堪读书,时于此间得佳趣。
归期偻指明年春,好记桃花几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