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十三听法松》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十三听法松》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

籁响疑酬偈,枝拿学扰龙。

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

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静宜园中听法松的独特景象与氛围。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先,“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这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静默的石头以生命,仿佛它也在倾听佛法的教诲,而松树则直接参与其中,成为聆听者的一员。这种设定,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接着,“籁响疑酬偈,枝拿学扰龙。”这里通过声音的共鸣和动作的模仿,进一步强化了听法松的神秘与庄严。籁响,即风吹过松林的声音,仿佛在回应着佛经中的偈语;而松枝的摇曳,则像是在模仿龙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活力,同时也寓意着佛法的深远与广大。

“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这两句描绘了佛像与僧人的形象,前者以苍翠的松树为背景,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以竹杖(筇)倚靠于水云之间,体现了僧侣修行的自由与超脱。这一场景不仅突出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最后,“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诗人将眼前的听法松与著名的灵岩寺相比较,强调了此处环境的静谧与庄严,甚至认为无需再前往灵岩寺进行朝拜,因为这里已经足以体验到佛法的深邃与力量。这不仅是对听法松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是对当下即刻体验精神觉醒的倡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听法松作为一处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与精神之光。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掖门待漏

晓陌千槐落,严扉万盖留。

浮云低观阙,残漏急章沟。

斗柄遥临殿,参旗侧映楼。

如何轩上鹤,独忆海天秋。

(0)

涉淮溯清迫于冰涸舟次下邳先寄彭门赵侍御二首·其一

病骨忧南土,孤怀念北迁。

欣承紫泥诏,且向汶阳田。

夜雪淮冰合,朝暾海气鲜。

风波虽缭绕,自有故交怜。

(0)

和吴侍郎龙门宝应寺设斋

阙塞千岩入画图,八关修供柅征车。

半斤运泰贤将用,不二门深疾始除。

香钵净羞熏宝席,法螺仙曲逗晴虚。

从兹定许陪登觉,肯效区区栗里舆。

(0)

过普明禅院二首·其二

轩冕唐年客,溪林洛社坊。

虽开居士室,未坏鲁恭堂。

佛树高弥绿,天花落更香。

惟馀名不灭,来伴法灯长。

(0)

己巳孟春二十六日作

纠缠空惊祸福频,沈舟未拯更摧轮。

山头枉是轻廷尉,天上何容著蹇人。

南国祭牺堪畏楚,东门猎犬尚尤秦。

当涂莫竦支离诮,坐受朝家十束薪。

(0)

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其二

路寝崔嵬敞九筵,相仪曾识帝心虔。

汉家山委无穷瑞,尽属渊云奏赋年。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