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秋林木叶稀,邻家砧杵韵初飞。
三秋塞北悲传檄,十月江南始授衣。
敲落夜灯浑不断,梦回孤枕觉犹非。
闺中少妇劳相讯,为问征人归未归。
露下秋林木叶稀,邻家砧杵韵初飞。
三秋塞北悲传檄,十月江南始授衣。
敲落夜灯浑不断,梦回孤枕觉犹非。
闺中少妇劳相讯,为问征人归未归。
这首《闻砧》由明代诗人郭槃所作,描绘了秋日夜晚,砧杵声起,引发思乡之情的场景。
首句“露下秋林木叶稀”,以露水降临、秋林落叶稀疏的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接着,“邻家砧杵韵初飞”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通过邻家捣衣声的响起,进一步营造出秋夜特有的生活气息与情感共鸣。
“三秋塞北悲传檄,十月江南始授衣”两句,对比南北两地的季节差异,塞北在秋季便已传来战事的消息,而江南则在十月份才开始准备冬衣。这种时空的错位,不仅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暗含了对战争与和平生活的感慨。
“敲落夜灯浑不断,梦回孤枕觉犹非”描绘了一幅深夜难眠的画面,主人公在摇曳的灯火下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梦中与现实交织,难以分辨。这一细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最后,“闺中少妇劳相讯,为问征人归未归”以一位少妇的视角,表达了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与担忧。她通过询问,表达了对丈夫安全归来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无奈与痛苦。
整体而言,《闻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砧杵声中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九日东篱采落英,白衣遥见眼能明。
向令自有杯中物,一段风流可得成。
三更欲眠灯挂壁,被冷何曾双脚直。
西风一夜枕边鸣,令我下床三叹息。
君莫悲秋且自悲,朱颜白发来相随。
天公造作悲欢事,要令百岁如狂痴。
达人大观无不可,岂合坐受天公欺。
我惭无处看明月,一掌荒庭秋草没。
去年忆上黄神山,笑看万里清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