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高士咏》之三十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隐逸、高洁不仕之士的诗作。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开篇就提到了汉朝的君主对于隐逸人才的重视和推崇,许多有才能的人因此心境安宁。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贤君能够识才、容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接下来的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位品行高洁、德行深厚却不知名的隐者形象。"至德"指的是最高的道德,而"不可拔"则强调了这种德行难以被世人所识别,"严君独湛冥"更是将这位隐者的品格比喻为深不可测的天体之象。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古籍的研究。在这里,"卜筮"是指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而"训流俗"则意味着用这些知识来教化世人;"指归畅玄经"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深奥哲理的探究和阐释。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闭关"意味着关闭心灵之门,不再与世俗交往,而"动元象"则是指内心深处的变化和感应;"何必游紫庭"则是一种超脱尘世、不愿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之士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高洁品格和深邃学问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化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晓出雪犹微,须臾飞渐密。
仰观若塞空,横铺路欲没。
楼台顷自明,高下同一洁。
旋风俄焉起,眩转益飘忽。
浮浮俨簸扬,作势穿牖闼。
向晚如小衰,竟夕乃愈烈。
诘朝互传语,尺许久无匹。
宣统三年春,元旦差相埒。
中间十五载,丧乱鲜可悦。
意者其休徵,相看还咄咄。
扪胸极坦荡,何时幻嵯峨。
为山仅二仞,倒影临池波。
袖中出太华,夜负烦夸娥。
儿童尽惊倒,势欲苍苍摩。
鬼凿混沌窍,灵探星宿窝。
碧云飞未起,作态犹婆娑。
篆文志其胁,安知非皇娲。
小窗学跏趺,尽日对吟哦。
祇愁风雨来,跋扈如天魔。
挟山以超海,老矣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