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
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头。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
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名此其由,君闻此说还信不。
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
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
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
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头。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
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名此其由,君闻此说还信不。
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
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
这首诗描绘了富乐山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首先,诗人提到“富乐之名谁所留”,引出富乐山的名称由来,接着点明在三国时期,刘备曾在此地拥兵入蜀,与地方势力进行交涉,展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通过“拥兵入蜀万貔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刘备军队的雄壮气势。
随后,诗人描述了刘备在富乐山宴饮的情景,“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展现了刘备与士兵共享胜利果实的豪迈场景。接着,“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描绘了刘备在宴饮后与士兵一同登高远眺,欣赏春日美景的画面,体现了他与士兵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人通过“富乐之名此其由”这句话,强调了富乐山名称的由来与这段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接下来,诗人提出疑问:“君闻此说还信不?”表达了对读者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够相信并理解这段历史。
最后,诗人通过“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这一句,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人民生活困苦的状态。诗人感慨于“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表达了对战争中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到“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表达了对富乐山如今繁荣景象的赞美,并希望能够在富乐山找到避难之所,摆脱生活的困境。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