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空河上生贤相,枫老山中化羽人。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雷烧桐尾琴材古,玉刻龙形剑具新。
雨蚀苍皮苔护石,泉舂玉乳月翻轮。
东堤杨柳春烟暖,西浦芙蓉晓露匀。
偃蹇孤根岩壑气,我知棫朴不为薪。
桑空河上生贤相,枫老山中化羽人。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雷烧桐尾琴材古,玉刻龙形剑具新。
雨蚀苍皮苔护石,泉舂玉乳月翻轮。
东堤杨柳春烟暖,西浦芙蓉晓露匀。
偃蹇孤根岩壑气,我知棫朴不为薪。
此诗描绘了一幅古木苍然、生机勃勃的画卷。首联“桑空河上生贤相,枫老山中化羽人”以“桑空”、“河上”、“枫老”、“山中”等自然景象起笔,巧妙地将“贤相”与“羽人”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之感,同时也暗示了古木历经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雷烧桐尾琴材古,玉刻龙形剑具新”则转向对古木所承载的器物的描写,桐木制成的古琴,其材质因雷火烧炼而更加珍贵;龙形的宝剑,因其精工细作而显得更为独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古木的实用价值,也寓意着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雨蚀苍皮苔护石,泉舂玉乳月翻轮”描绘了古木在自然界的生长状态,雨露侵蚀着树皮,青苔覆盖其上,泉水滋润着树根,月光下仿佛能看到玉乳般的光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古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后半部分“东堤杨柳春烟暖,西浦芙蓉晓露匀”转而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美景,东边堤岸上的杨柳在温暖的春烟中轻轻摇曳,西边水泊中的荷花在均匀的晨露中绽放,与前文的古木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最后,“偃蹇孤根岩壑气,我知棫朴不为薪”表达了诗人对古木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即使身处险恶环境,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气质,不被世俗所改变。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古木的尊重,认为它不应成为柴薪,而是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木的自然美、历史美和文化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乱后今相见,秋深复远行。
风尘为客日,江海送君情。
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
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
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
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
河汉挂户牖,欲济无轻舠。
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
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
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馀。
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
万古骑辰星,光辉照天下。
与君各未遇,长策委蒿莱。
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
遂令世上愚,轻我土与灰。
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
故山定有酒,与尔倾金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