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双塔寺林东城罗念庵误于郭外相寻不遇有作见寄用韵奉答》
《宿双塔寺林东城罗念庵误于郭外相寻不遇有作见寄用韵奉答》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谩向金门学隐沦,独游花院散凉氛。

诸天只在人间世,并马谁寻野外云。

白日金轮临户映,香街笙管隔墙分。

化城本是迷来路,莫讶幽人好避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在双塔寺的偶遇与别离,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首联“谩向金门学隐沦,独游花院散凉氛”以“金门”象征官场,而“隐沦”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独自漫步在花团锦簇的庭院中,诗人仿佛在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凉氛围,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颔联“诸天只在人间世,并马谁寻野外云”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将“诸天”比喻为世间万物,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并马”与“寻野外云”则构成了对比,前者代表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后者则可能象征着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颈联“白日金轮临户映,香街笙管隔墙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香街上的音乐声隔着墙壁传来,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所在环境的优雅,也暗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敏感。

尾联“化城本是迷来路,莫讶幽人好避群”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化城”比喻自己所处的环境,暗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困难。同时,“避群”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喧嚣、保持独立人格的愿望。这一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体现了他对真我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探索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送杨师醇之临安兼呈师古

家在湓城五老山,与君相望各江干。

如何肯拨艅艎棹,便欲来同苜蓿盘。

倾盖尽知今日意,买邻仍结旧时欢。

菊觞浇酒无离恨,淡榜书名看二难。

(0)

北湖暮春十首·其十

燕梁夫妇几时归,养得新雏总解飞。

投老卜巢犹未定,可怜人不似乌衣。

(0)

北湖暮春十首·其五

几日春风自在颠,谁家相唤上鞦韆。

难留花住那堪雨,不奈天寒更禁烟。

(0)

湖亭之胜大似江上但无芦苇二月二十日移植数十本

大年著色山前雨,摩诘无声句里秋。

已是湖山无限好,更栽芦叶伴轻鸥。

(0)

病起步至湖亭三首·其一

雨从今日十分晴,病后春应一倍增。

著地已无残岁雪,挂檐犹有上元灯。

(0)

琵琶亭二绝·其一

旧事无人作短行,湓江空自绕湓城。

黄芦苦竹依然在,犹替琵琶作怨声。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