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岸残宵角,孤舟不寐人。
摇摇红烛尽,磊磊白波新。
莫为悲身世,怜余有老亲。
酒痕和泪迹,多半洗风尘。
荒岸残宵角,孤舟不寐人。
摇摇红烛尽,磊磊白波新。
莫为悲身世,怜余有老亲。
酒痕和泪迹,多半洗风尘。
这首清代诗人王嗣晖的《舟中夜坐》描绘了夜晚在舟中的孤独情境。首句“荒岸残宵角”以荒凉的岸边和深夜的号角声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次句“孤舟不寐人”直接点明诗人独自一人难以入眠,流露出内心的孤寂与忧虑。
“摇摇红烛尽”写的是船舱内摇曳的红烛慢慢燃尽,暗示时间流逝,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期待。而“磊磊白波新”则转而描绘窗外江面的浪花翻滚,白浪滔滔,给人以动荡不安之感。
诗人在此情境下自我宽慰:“莫为悲身世”,告诫自己不必过于沉溺于个人的困顿;“怜余有老亲”则透露出对家中年迈亲人的挂念,使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最后两句“酒痕和泪迹,多半洗风尘”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但泪水混杂着酒精,似乎无法完全洗去旅途中的风尘劳顿,反映出人生的艰辛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舟中夜坐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孤独与哀愁,又有对家人的牵挂和对生活的坚韧。
赤日厚地裂,百草殆立枯。
朝雨应所至,虽微念胜无。
力难兴禾黍,可以成嘉蔬。
岁暮有此望,带经且亲锄。
今兹五月交,盛阳消已徂。
汲汲愧老圃,仲尼云不如。
养生寄空瓢,虽乏未可虚。
正以营一饮,形骸如此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