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其一》
《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老人秋少睡,禅诵每晨兴。

邻碓舂残月,床蛩语暗灯。

高林鸟声起,幽草露华凝。

筇杖兼禅榻,生涯一野僧。

(0)
注释
老人:指年纪大的人。
秋:秋季。
禅诵:佛教徒早晨的诵经活动。
晨兴:清晨起身。
邻碓:邻居的石磨。
舂:捣米。
残月:将落未落的月亮。
床蛩:床下的蟋蟀。
暗灯:昏暗的灯火。
高林:高大的树林。
鸟声:鸟儿的叫声。
幽草:幽深草地。
露华:露水。
凝:凝聚。
筇杖:竹杖。
兼禅榻:既是禅修用具又是床铺。
生涯:生活方式。
野僧:山野中的僧人。
翻译
年迈的老人秋天睡眠较少,每天清晨都会诵读佛经。
邻居的石碓在残月下捣米,床边的蟋蟀在昏暗的灯光下鸣叫。
高高的树林中传来鸟儿的叫声,幽静的草丛里露水凝聚成霜花。
他手持竹杖,既是禅修的工具也是床铺,过着隐居山野的僧人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深秋清晨的生活情景。"老人秋少睡,禅诵每晨兴"表明老僧习惯了早起,每天黎明前就开始他的禅修和诵经活动。"邻碓舂残月,床蛩语暗灯"则描绘了早晨的宁静场景,邻家的水磨声伴随着夜晚剩余的月光,而床头的蟋蟀在昏暗的灯火下发出细微的声音。

"高林鸟声起,幽草露华凝"继续渲染秋天清晨的意境,高树间传来了鸟儿的叫声,而山谷中的草木上则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水。"筇杖兼禅榻,生涯一野僧"则写出了老僧依靠着竹杖在禅榻上静坐,其形象如同田野间的一座孤独的小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老僧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境界。张耒在这里不仅展示了他的生活体验,更是表达了一种禅意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逍遥咏·其六

济世勤行任百年,方知大道自昭宣。

休誇解变黄金术,谁信空磨白玉穿。

智慧宜从高见识,阴功及物最弥坚。

是非达取此言语,宇宙常存隐圣贤。

(0)

缘识·其三十八

终朝烦恼谩相牵,却是他非我自然。

秪愿苍生添景福,康宁常得遇丰年。

(0)

缘识·其四十一

行幸一何得,民安君子乐。

求官利益人,劝善惩诸恶。

(0)

别眉山源上人

我生喜际招提客,欲宜沤幻了尘色。

偶然挥斥仍六极,无相光中岂南北。

上人得我慰寂寞,相与含笑了一默。

生死夺机无瞬息,禅谈鹘落霜后翼。

中间鹄鹄露白黑,我欲角角急不得。

终朝为子写胸臆,回首江山忘乡国。

相看一梦非空质,山风吹衣马去枥。

君不见九华虽堕名利场,逢人也解吞荆棘。

(0)

上人陈情十首之一

下笔非能不自休,清谈未足第三流。

梦中读易疑神动,醉里吟诗想鬼愁。

飞鹘岂徒惊燕雀,骑驴直欲度骅骝。

此君须异无人识,惭愧当年遇褚裒。

(0)

满江红·其一戊午九月七日,碧沚和制几韵

岁岁重阳,何曾是、两般时景。

人自有、悲欢离合,晦明朝暝。

日月湖边来往艇,楼台水底参差影。

又何妨、时暂狎沧波,轻鸥并。闲顿放,朱门静。

新结裹,朱帘整。尽百年人事,移场换境。

欲插黄花身已老,强倾绿醑心先醒。

羡游鱼、有钓不能收,钩空饼。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