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七》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七》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

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

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

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

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

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

祐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

朽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0)
翻译
独自在孤灯下研读近代史,令人感叹的是宣和靖康年间的事。
他并非在鸭绿江以东起兵攻破中原,
而是在长江以南,一个临川的老翁。
他的学问深广,学术独特,行动迅速,名声如雷贯耳。
他对生死尚未真正理解,对世事也知之甚少。
他改革法律制度,发动战争扩张领土。
他并未因结党营私而获罪,却引来粘斡的进攻。
即使尸骨已朽,留下的祸患仍然无尽。
注释
孤灯:形容独自一人,灯火照明。
宣靖:北宋末年两个皇帝的年号,代指那个动荡时期。
鸭绿东:鸭绿江以东,指东北地区。
江之南:长江以南,泛指南方地区。
老翁:年纪较大的人。
文高:学问高深。
行急:行动果断,迅速。
名骤穹:名声突然大噪。
性命:生命。
物务:世间事务。
聚敛:搜刮财富。
法度:法律制度。
开边:开拓边疆。
祐符:吉祥的预兆或符瑞。
党:朋党,指政治上的派系。
粘斡:可能指敌方势力或对手。
朽骨:比喻人的死亡。
遗祸:遗留下来的祸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寂的夜晚独自一人,借着孤灯阅读历史书籍,对于往昔岁月的动乱感到悲伤。"宣靖中"指的是唐朝的宣宗和靖宗年间,那是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而后面的"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北方边疆之战的忧虑,感叹战争并非发生在鸭绿江之东,而是在南方。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身处江南,遇见一位年迈的老翁。这个老翁"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表明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性格耿直,对于名利之事没有过多的追求。然而,他对于生命和命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世间的事务也感到困惑。

在下面的诗句中,"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描绘了当时政治混乱、军事频繁的情况。而"祐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则可能是指某种政治斗争或外来的侵袭。最后,"朽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往事的反思,认为有些过错虽已过去,但其带来的灾难却仍然在持续影响着后世。

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动乱时代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莫思乡.继重阳韵

意马下功收。不放心猿暂出头。

一点灵明归太素,何求。通六幽微罢运筹。

芋栗更闲搜。知味闻香识破□。

须向空中寻响亮,无休。真乐真欢散尽愁。

(0)

临江仙

得暇闲窗寻思虑,古今多少兴衰。

闲萦都写色并财。寰中几个,识破早归来。

好向白云溪畔坐,逍遥坦荡眉开。

清风阵阵排尘埃。怀中古镜,寂照现灵台。

(0)

晚春言怀寄燕中知旧

闲云泄泄日晖晖,林斧溪舂响翠微。

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

邻村社后容借酒,客舍新来未绽衣。

遥忆东郊亭畔柳,归时相见亦依依。

(0)

次韵谢敬之题南康县刘清老园

刘子隐居地,真如李愿盘。

万松春不老,多竹夏生寒。

卜筑世情远,登临客虑宽。

题诗疥君壁,聊以记游观。

(0)

咏梅

风饕雪虐大江头,苔藓鳞鳞绾铁虬。

清绝一枝先百卉,密攒万蕊傲千秋。

本无烟火尘氛气,洗尽铅华脂粉羞。

月夜携樽相对饮,恍疑身世在罗浮。

(0)

午睡听雨

老年乐事莫如闲,午睡醒来梦已阑。

枕上欠伸犹懒起,更听檐外雨珊珊。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